• 36阅读
  • 0回复

大气磅礴画三峡《长江三峡》获最佳邮票奖和专家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2
第11版(文化)
专栏:

大气磅礴画三峡
《长江三峡》获最佳邮票奖和专家奖
设计者杨文清、李德福:两人均为邮电部邮票印制局图稿创作部工艺美术师,1978年同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分配到中国邮票总公司工作。他们先后合作设计的邮票有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长城》、《少林寺建寺1500年》等。《衡山》邮票曾获1990年优秀邮票奖。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三峡是长江最精彩的段落。为设计《长江三峡》邮票,杨文清与李德福曾两去三峡:
8月暑天,他们出白帝城,摆渡过江到对面山上,在骄阳下拍照、画速写。山上没有树、没有草,也没有水。渴得难耐时,只能靠岩缝里渗出的水滴解渴。就这样,一点一点把三峡的景观都装在了脑子里、拍到胶片上、画在草稿上。
回到北京,黑夜连着白天设计画稿。6枚邮票,不仅画了自然景观,也画了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因为三峡大坝建起后,白帝城将成孤岛,屈原祠将要搬迁。为了给后人留下永久的纪念,他们把这两处著名景观搬上了邮票。
在画法上,两位画家兼取版画、国画、油画之长。他们说,版画之长,在于概括,可把繁杂的景物变得单纯,这样三峡才能在邮票上被突出表现。国画表现三峡更易与读者沟通,因而山石皴法、勾勒用得较多,特别是屈原祠一枚,多用垂直线,建筑、树干都因此而显得肃穆。油画之长在于利用颜色造型,表现立体空间有长处,在三峡邮票上也留有明显的油画技法。
在构图上,较少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较多采用国画的散点透视——有时视点在江面,有时则为鸟瞰,从而形成画面的大起大落,气势由此产生。在色调上,白帝城与瞿塘峡两枚偏紫,取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之意。巫峡与神女峰两枚偏绿,因为此峡植被好,非常青翠,空气湿度大,烟云变化多,正所谓“雨后千山铁铸成”。巫峡有12峰,多传说,他们特意画了神女峰以示其意。西陵峡与屈原祠两枚偏黄,一则该峡山石裸露多,江面上礁石多,有“九龙过江”一景,画面也作了表现;二则屈原祠所在地秭归多桔树,屈原的《桔颂》更是千古传诵的佳作,“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黄色意在表现桔的高风亮节。
古人、今人画三峡的很多,画瞿塘峡之夔门的更多。要画出新意很难。杨文清、李德福努力避免把三峡、特别是夔门画成盆景,而是着力追求其自然风光的野味、神韵,及大自然赋予它的灵气,以表现一种生命的张力。
这一创作意图实现了多少?邮票研究专家吴凤岗评价说,1994年有三套山水邮票,三峡一套以其色彩浓重、山形大气磅礴而获专家好评。不仅山势雄险,而且虚实结合,是为难得。他又说,三峡有山有水,山险水更险。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的就是西陵峡东段黄牛峡行船之难。如果设计者在表现水势上再作一点开掘就更好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