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此处紫泥胜珠玉 《宜兴紫砂陶》获最佳印刷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2
第11版(文化)
专栏:

  此处紫泥胜珠玉
 《宜兴紫砂陶》获最佳印刷奖
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1991年7月邮电部确定该厂为试印邮票厂家之一。为此,工厂进行了厂房改造、设备引进、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试印筹备工作,于1992年6月22日通过邮电部、中国邮票总公司的验收,正式开机试印邮票,先后印制了《妈祖》、《武陵源》、《鲟》、《宜兴紫砂陶》、《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15套邮票及《梅兰芳京剧艺术》等明信片。1991年和1992年先后引进MOF和102F两台德国海德堡胶印机,配有8台刺孔机,现已形成年印制20亿枚胶印邮票的生产能力。
该厂厂长刘合顺、副厂长刘振举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严格质量管理、上下一心争创最佳邮票活动的经过:
自试印邮票以来,工厂按照邮票总公司的要求及邮票生产的需要,建成了封闭式的邮票生产车间,并制定了白纸出库、工序交接、质量管理、安全保密、废票销毁等一系列制度,设计了近50种报、表、帐、卡、单及严格的操作规程,为邮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质量检查方面,工厂建立了“自检、互检、专检、复检”和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不定时抽检制度、定期召开邮票质量分析会议制度,保证了出厂邮票的质量。
1993年11月,厂长办公会决定开展争创最佳邮票活动,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狠抓印制质量。此后,邮票的质量稳步提高。
《宜兴紫砂陶》邮票共4枚,反映了4只造型不同、色泽各异的陶壶。这4只陶壶都是制陶大师的作品。产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陶艺术,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说法,其产品行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设计陶壶质地优良,色泽纯正,如第一枚票上的深色陶,是用多种颜色混成,明暗色调渐次过渡,砂纹毕现。把原图缩成邮票、保持其质感难度很大。原图背景幽雅,是有关紫砂陶的书法作品,各配有一方朱红印章。这样的背景设计,使邮票画面壶、栏、字、印相得益彰,充满书卷气。
在印制《宜兴紫砂陶》邮票时,该厂根据原稿特点和作者意图,在工艺上大胆采用了300线制版(在此之前采用200线、250线制版)。这虽然给印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由于颗粒细,清晰度高,使作品的各个部分都细腻、逼真地表现出来。用作背景的书法作品,纸上栏线、字迹呈浅灰,十分淡雅;印章朱红,色泽纯正;正面陶壶状貌、质感、颜色与光线明暗层次都较充分地体现了紫砂艺术所达到的水平。视之如真品,叩之似有声,令人观赏再三,不忍释手。(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