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2阅读
  • 0回复

在《陈云文选》(一—三卷)、《陈云》画册出版发行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三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4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陈云文选》(一—三卷)、《陈云》画册出版发行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上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三日)
同志们:
今天是陈云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新出版的《陈云文选》一至三卷及《陈云》画册,也自即日起在全国发行。中共中央为此举行座谈会,缅怀陈云同志的光辉业绩和不朽风范,表达我们对陈云同志衷心的爱戴和尊敬。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七十多年,功勋卓著,永载史册。新版《陈云文选》三卷本,集中了他的思想和观点,是他长期从事领导工作丰富经验的理论概括,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陈云》画册生动地再现了他的经历、工作和生活。这两部书同时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对陈云同志最好的纪念。
曾经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卓越才智,投身于现代中国伟大历史创造活动的杰出人物的逝世,留给历史和人民的不会仅仅是悲痛。他们的精神永在。陈云同志的业绩和著作,他的思想、品德和风格,属于我们伟大的党,属于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陈云同志的一生是坚贞不渝的共产主义者的一生。他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无限忠诚。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历过民族解放斗争与人民革命斗争、地下斗争与公开斗争、武装斗争与和平建设的长期考验,无论是领导工农群众工作、党的建设工作、军队工作或是经济建设工作,无论斗争怎样艰巨,情况怎样复杂,也不论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他始终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始终表现出共产党人不可动摇的信念和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陈云同志在任何时候总是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坚持原则,维护团结,遵守纪律,光明磊落。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却从来都把一切功劳归于党和人民。他十分关心培养选拔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并大力推进这项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工作,同时严格要求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好政治关。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等著名论断,应该成为全党同志的座右铭。
陈云同志的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能,来自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自实践和群众。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清醒地科学地分析和判断情况,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踏实细致地开展工作,并下大的决心一干到底、干出成果,这是陈云同志鲜明的工作特点和领导风格。他一生注重调查研究,认为领导机关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要事先拿出90%以上的时间搞调查研究,准备几个方案,反复权衡,慎重决策,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广交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认真倾听不同意见。他多次回忆延安时期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下学习哲学的情形,认为在干部中特别在领导干部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上才能真正提高,工作上才能不犯大的错误。他从实践的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一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在陈云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党的老一代领导人的精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生机蓬勃的创造精神,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看到无产阶级勇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
陈云同志是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特别是他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所建立的功勋尤为卓著。新中国建立以后,他长期主持财政经济工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提出过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建国初期,他在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统一、迅速稳定金融物价、恢复国民经济、安定人民生活和促进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实行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计划收购、计划供应,有步骤地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等各项开创性工作中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不顾现实条件的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强调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经济计划必须做好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需和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并为有效地克服当时国民经济遭受的严重困难做出过突出贡献。从50年代起,陈云同志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过许多重要观点和主张。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他根据历史发展的新情况,主张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利用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应占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率先批评过去计划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指出计划工作制度中的主要缺点是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这些观点,当时对推动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关于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和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的观点,关于“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观点,关于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要适当、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观点,关于中央应该集中必要的财力的观点,关于中央的政治权威要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作基础的观点,关于要十分重视和认真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要一起抓的观点,等等,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长期的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丰富经验和崇高品德,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的巨大力量。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陈云同志的著作,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扎实工作,努力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坚决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带头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更大成绩。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