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那曲歌舞结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4
第6版(国际)
专栏:德国通讯

  那曲歌舞结友情
本报记者刘华新徐步青
菲尔斯霍芬镇沸腾了!6月10日晚,数千观众聚集在这个只有1万多人的德国南部小城的市中心广场观看第四届菲尔斯霍芬国际民间艺术的演出。
代表中国参加本届艺术节的是西藏那曲歌舞团。这天晚上,那曲歌舞团的演员们最先登场。藏族艺术家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头戴金色狐皮帽,手持西藏特有的牛角二胡,在热烈的乐声伴奏下,跳起豪放的藏族舞蹈,把观众带到了万里之外的藏北高原。由优秀艺术家仁青卓玛领衔主演的《春女》,飘逸舒展,充分表现了藏北牧女的生活情趣;一阵悠长的法号声,又把人们带进了另一个天地,演员们戴着怪异的面具,跳起了《乃恰姆》舞。这个象征驱恶避邪的舞蹈是藏传佛教寺院的宗教仪式之一……
观众如痴如醉。当那曲歌舞团的演员们赶到广场另一端的舞台演出时,不少人兴犹未尽,接踵而至。
这只是艺术节中心活动的一个场面。艺术节开幕以来,那曲歌舞团在这里引起轰动,每天演出3至5场。6月8日,那曲歌舞团来到德国南部名城帕绍,一位艺术史教师迟到了10分钟,大呼遗憾,当听说那曲团还要到附近的艾根演出时,他喜出望外,顾不上吃晚饭,驱车到艾根,虽然妻子、孩子也陪他饿了一顿,他却连声向记者说:“为了如此高尚的精神享受,饿一顿饭,值!”
那曲歌舞团是6月1日从奥地利来到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喜爱民乐、民歌而且热情好客的巴伐利亚人向西藏艺术家倾注了他们的全部热情。艾根一位叫卡尔滕艾格的妇女把她世代经营的旅店、餐厅腾出来,动员女儿女婿,把代表团一行28人全部接到家里,几乎是免费招待了5天。临别前,那曲歌舞团的艺术家们自发组织起来,在这家大院内跳起了欢快的藏族舞蹈,献上了一台特别的音乐会。此后数天,只要那曲歌舞团有重要演出,这家人总要驱车前往,向演员们问寒问暖。
参加本届艺术节的国家还有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以色列、秘鲁等8个国家的艺术团。每场演出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各国艺术家现场联袂演出。演员们交换使用对方的乐器。秘鲁的演员们好奇地摆弄起长达数米的西藏法号,几天下来,那曲歌舞团的一位男演员用异国他乡的民间乐器演奏,已颇有些水平了。
短短10天,那曲歌舞团的演员们足迹遍及菲尔斯霍芬周围6个城镇,演出近20场次。每次演出,那曲歌舞团的上场就意味着高潮的到来。不少观众说,演出使他们看到了藏族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豪岑贝格市市长蔡希曼先生说:“民间艺术联结各国人民。通过与艺术团的接触,人们对西藏人丰富多采、美丽幸福的生活有了进一步了解。”
          (本报菲尔斯霍芬6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