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名寺也须重扬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4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旅游杂侃

  名寺也须重扬名
费伟伟
济南近郊名胜,首推离济50多公里的灵岩寺,它素有全国寺院“四绝之首”之称(余为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我在济南读大学时,囊中羞涩,虽心下仰慕得紧,憾未成行。前不久到济南出差,总算了一夙愿。
灵岩寺果然名不虚传。
其一,塑像海内第一。灵岩寺主体建筑千佛殿内,环列着40尊泥塑彩色罗汉像,塑于北宋末年,高102至120厘米。或慈祥含笑,或怒目生威;或纵目远眺,或凝眸沉思,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塑像之细微,连青筋脉络也清晰可见。有一骨科专家审视济公塑像袒露的胸骨和锁骨后不禁赞叹:“能经得起解剖学的检验”。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游灵岩后欣然命笔:“灵岩千佛殿宋罗汉造像——海内第一名塑”。梁启超遍游四海,学识广博严谨,此论当属权威。
其二,寺塔为我国“八大名塔之一”。灵岩寺始由东晋高僧竺朗于公元354年开创,后数毁,现存寺院、寺塔为唐朝贞观年间高僧慧崇所建。寺塔辟支塔(“辟支”为梵语,意为独觉佛)为9层12檐八角型砖塔,塔顶铁刹直刺云霄,周围有8个金刚扯链环立,塔形设计之独特世所罕见。最近,有关部门又扒开了塔座四周堆积百年的泥土,露出基座四壁雕刻,其生动精美,其保存之好,又是一个世所罕见。
其三,墓塔林为国内双绝之一。灵岩寺的墓塔林是自唐朝以来埋葬历代住持高僧和有地位的和尚的墓地。一墓一塔,全为石塔,数以百计,造型各异,煞是壮观。其规模仅次于嵩山少林寺,而其现存最早墓塔,则比少林寺所存最早者还早约半个世纪。
可令人不解的是,如此一座名寺,游客却并不多。灵岩寺不算偏僻,离济南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况且又邻近旅游胜地泰山,也仅一个多小时车程。灵岩山为泰山北面支脉之一,周围群山环抱,峰峦叠翠,溪水曲流,飞泉隐现。清初开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王渔洋先生撂下过这样一句话:“灵岩为泰山背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
然而现在游泰山不游灵岩者亦多矣。何故?非人不游也,实不知也。我曾问过朋友中游过泰山的,大多未去过灵岩,十有八九回答不知。
俗话说,货好也得勤吆喝。我们常说风景名胜这种旅游资源是一种商品。既是商品,如何能不宣传,不吆喝?现在不少地方开发旅游资源的积极性很高,但主要偏重于有形资源——景点和配套设施的开发,对无形资源——文化价值的宣传介绍就不太重视,好像只要拥有若干古迹或胜景,游客便会趋之若鹜、近悦远来似的。
灵岩寺恐怕也存在一个如何完整理解“开发”一词的认识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也在此倾巨资开发了一些新的景点、景观,效果如何已无需多说。如果能够从“巨资”中划出一小块来投在宣传上,组织力量对其文化价值进行全面评价,下功夫搞好形象的定位和推销,精心编撰导游介绍文字,效果又会怎样呢?
每年一到旅游旺季,泰山总是游人如织。倘若“吆喝”好了,能使游泰山的游人趁兴小顾一下灵岩,哪怕有1/10呢,这灵岩寺还不踏破山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