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我国抓“菜篮子”初见成效生产持续发展 供求大体平衡 价格趋于稳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1
第2版(要闻)
专栏:

  我国抓“菜篮子”初见成效
生产持续发展 供求大体平衡 价格趋于稳定
本报上海6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苏会志、本报记者皮树义报道:生产持续发展、供求大体平衡、价格趋于稳定或回落,当前副食品较好的产销形势标志着我国“菜篮子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
据农业部统计,199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4499.3万吨,比上年增加17.1%;禽蛋1479万吨,比上年增产25.4%;蔬菜面积达1.34亿亩,比上年增长9.6%。市场价格的拉动使各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为今年“菜篮子”产品生产打下了基础。今年一季度全国猪牛羊肉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6.4%,水产品主要区产量增加23.2%,春夏菜的面积和产量也可望有较大幅度增长。由于供求基本平衡,元旦、春节和今年的春淡均已顺利度过,各地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涨幅逐月回落。
记者从今天在上海结束的全国十大城市第九次“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各地落实市长负责制使“菜篮子工程”建设得到可靠的保证。各地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副食品的生产与流通工作,每年对本市主要副食品总量平衡工作做出计划,对如何实现产销衔接与供求平衡都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和有效的措施,并狠抓落实:首先是使“菜园子”面积不断扩大。其次建立健全了重要副食品的宏观调控体系,全国已有27个省市初步建立了主要副食品的地方储备,落实储备糖28万吨,储备肉24万吨。不少省市还建立了相应的风险基金。第三,流通渠道在逐步畅通。各地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商业零售网点为基础的市场网络。上海、长春、沈阳等初步建成市级批发市场、区级综合批发市场、郊区产地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批发市场体系,并与零售网点有机结合,对保证市场供应、稳定价格起到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各地相继对主要副食品批、零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和批零差价率控制,并出台了一批反暴利、加强价格监督等法规,使流通秩序明显好转,一批“菜霸”、“肉霸”被惩治,受到群众欢迎。
农业部副部长张延喜提出,各大、中城市要抓紧组织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其重点是:在改造和扩展城郊基地建设的同时,规划和建设一批大型农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全国性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建设粤、桂、川的南菜北运基地、黄淮海流域的冬春菜基地和“三北”的度淡补充基地。生猪生产主要是建设川、湘、赣等传统农区基地、沿海规模养殖基地和东北粮食转化饲养基地,尤其是要加快沿海和东北地区养猪业的发展。
国内贸易部副部长何济海提出,近期要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市场建设,形成以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和零售业为基础的副食品流通网络。要搞好主要副食品产销衔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尽快清理乱设关卡、乱收费现象,开通产销区之间的“绿色通道”。搞好生猪、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副食品产销一体化。国有副食品企业要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