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老骥振鬣千里心——记著名科学家卢嘉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界人物

  老骥振鬣千里心
——记著名科学家卢嘉锡
李汉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公布了,正在医院治疗腰椎滑脱的卢嘉锡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天就高兴地出了院。
还是在1991年春的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卢嘉锡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大声疾呼“我们必须确立‘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长期坚持下去。”同时强调“兴国大计教育为本”,必须确立“兴国先育才的战略”。他的发言博得全场四次热烈的掌声。翌年春,在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卢嘉锡再作大会发言,题目是《坚决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再次强调“科技兴国”和“兴国大计教育为本”。
无怪乎他听到正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时,那样激动不已,那样兴高采烈。
科学和教育,是卢嘉锡生命的两根支柱。1937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踏上留学的征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尽,他就辞却美国的一切聘任,舍弃优越的待遇和科研条件,急不可待地乘坐第一艘允许搭客的客货两用轮,满怀科学救国的热望,赶回来报效祖国。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没有条件进行科学研究,他深知科学的基础在教育,把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到教育工作中去,为厦门大学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他在教育界的影响更大,1955年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一级教授和中科院学部委员之一。
60年代初,他奉调筹建福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现名),并担任这两个单位的领导工作,他的科教兴国的理想张开了两扇强有力的翅膀。在物构所,他亲自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向世界科技前沿挺进。1973年卢嘉锡就提出了固氮活性中心的网兜模型,即福州模型Ⅰ和Ⅱ,国外同行专家评论,它至少比西方国家早4年。在卢嘉锡亲自灌溉的结构化学研究的肥沃土壤上,物构所培育出了新材料的鲜花——BBO(低温相偏硼酸钡BaB2O4)、LBO(三硼酸锂LiB3O5)非线性光学晶体,80年代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国际同行为这一成果举行庆祝会,做了一个大蛋糕,上面画上了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出了福建省,并且标出福州市,在旁边搞了一个BBO晶体的模型。这说明“中国牌”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已经在世界科技前沿插上一面五星红旗。
作为炽热的爱国者,卢嘉锡科教兴国的宏愿之一是,要在世界科技的前沿阵地上多插上几面鲜艳的五星红旗。198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提出期望: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场的卢嘉锡觉得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马上变成他自己心弦奏出的乐音,四处播扬,并为它的实现而思谋筹划、建言献策。
担任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后,他的科教兴国的实践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他着力组织农工民主党内外的科技专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区域性、专业性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咨询和论证,致力于科教支边,科教扶贫,为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奔波不息。1989年2月,他就任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才3个月,就应邀亲率该党中央咨询考察组到渤海湾开放区咨询,向中央提出了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出海港以黄骅港为宜的建议。这个建议被采纳后,1992年他沿着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溯源而上,应邀率组到陕北榆林的神木、府谷大煤田咨询,翌年又到内蒙古的东胜大煤田和东胜—包头—呼和浩特“金三角”咨询,为黄土高原的开发和国家的能源战略出谋献策。在两上大西北之前,1990年和1991年他率组两下大西南,到贵州毕节地区和广西百色地区支边扶贫,努力做兄弟民族脱贫致富的“催化剂”。1994年他又应邀率组到闽西山区,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卢嘉锡年届耄耋,六年来每年进行大型的科技咨询,北上南下,东奔西赴,年年不辍,乐此不疲,在他看来,这是他实现科教兴国宏愿的大好春天。这正是:春雷频催天下震,老骥振鬣千里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