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调整学校布局实现资源共享滨州地区教育投入效益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调整学校布局实现资源共享
滨州地区教育投入效益高
本报讯山东省滨州地区在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高效益发展教育的路子,切实做好提高办学效益的文章,让每一分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学校的规模效益。从1990年开始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布局设点进行整体设计和调整。全区城镇中小学已由77所调为63所,中等师范学校由4所调为2所。通过调整,城镇学校节省资金6000多万元。农村初中将由280所调整为180所,农村小学将由4654所调为1280所完全小学和2080个教学点。调整到位,可节省投资近亿元,并能确保按时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布局调整带来了明显的规模效益,扩大了班容量,节省教师1860人;缩小了投资面,一年节省办学资金5800万元;复式班减少32%;课程开齐率达100%。
转换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人员效益。全区普遍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教职工近7000人,相当于一年增加投入1200万元,教师月增资15至90元,而公用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则由9%提高到18%;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学历合格率提高6个百分点,民师比例下降6.5个百分点;教师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周课时数增加4节,人均负担学生数增加5人。
扩展学校功能,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益。推行联合办学和一校多用,既避免了重复投资的浪费,又使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一倍或几倍。各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高等院校实行了10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联办规模达38个专业、475个班、2.6万人,同时学校一年创收800万元。在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农村小学与农民文化技术夜校轮用,村农民夜校办学面达90%,节省扫盲教师3000人,年节省经费30万元。(赵立辉王凤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