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中印钢铁合作稳步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3
第7版(国际)
专栏:印度通讯

  中印钢铁合作稳步发展
本报记者李景卫
眼下,印度气温高达46.7摄氏度。来自我国鞍山和包头的刘延吉、李国忠、郑文华3位著名钢铁专家正在这里访问,与印度同行为发展两国钢铁合作而共同努力。
中印两国在钢铁技术领域的合作随着两国的经贸发展而逐步扩大,这大大促进了两国的经贸发展。1991年10月,我冶金部在印度设立联络处时,两国的贸易总额只有1.7亿美元。1994年,两国贸易额上升到9亿美元,其中50%左右为钢铁贸易。在这短短几年里,中国同印度的钢铁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钢铁买卖发展到技术转让。目前,印度正在采用中国技术兴建一批钢铁项目。在北方邦的勒克瑙附近,350立方米的1号高炉本月底即可点火;2号高炉将于明年2月至3月份点火;3号为1513立方米的高炉,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投产。还有一座55吨的转炉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在奥里萨邦的布巴内斯瓦尔附近正在兴建一座烧结厂、两座350立方米和一座1260立方米的高炉。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塞勒姆还有一座350立方米的高炉也在建设之中。另外,在这次访问过程中,还将同印方签署合作兴建两家烧结厂和年产45万吨的焦炉合同。中印双方都为钢铁技术合作的成果感到满意。
印度1991年宣布实行经济改革。年产1500万吨至1700万吨的钢铁工业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冲击下,印度出现了钢铁热。但前几年,印度对中国钢铁企业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注意,还不了解中国已有了一大批钢铁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成功地摸索出了大、中、小型钢铁企业并举的发展道路。针对这种情况,我驻印的冶金联络处的全体工作人员一面积极开展业务,一面向他们介绍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情况、技术水平和服务项目。国内赴印的短期专家访问团组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次,3位专家先后在勒克瑙、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孟买等地进行了多场有关钢铁生产技术的讲座,并接受了印度同行的咨询。另外,中国冶金部门每年还多次邀请印度钢铁企业界专家访问中国,对中国的钢铁工业进行考察。印度许多钢铁企业界人士说,中国的中、小钢铁技术水平确实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从技术、价格到服务都是一流的。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印度同中国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印度的钢铁工业应该像中国那样,走大、中、小并举的发展道路,加紧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还有一些钢铁企业界负责人向中国专家表示,他们愿意引进先进而又经济实用的中国钢铁技术。这样可以投资少,发展快。
人们还说,在发展钢铁工业方面印中还有很大的互补性。印度有丰富的铁矿,在利用中国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可以向中国出口铁矿石。1994年,印度向中国出口了500万吨铁矿石。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向印度钢铁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从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一直到浇坯、轧材,配套提供,同时还可以提供辅助的耐火材料、炼焦等技术设备。中国专家吃住在现场,与工人同甘共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直博得印方同行的好评。随着印度钢铁工业的发展,印度的钢铁工业技术潜在市场很大,竞争也非常激烈。(本报新德里6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