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与企业深化改革同行——写在全国实施“再就业工程”之际(下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6
第2版(经济)
专栏:

  与企业深化改革同行
——写在全国实施“再就业工程”之际(下篇)
本报记者王彦田
“再就业工程”与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才有生命力,才会得到政府及社会的支持
800万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的出现,与企业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密切相关。
以上海纺织业为例,1988年,上海的纺织行业有250万纱锭,职工55万人。根据调整规划,生产能力要压缩1/4,同时,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市中心有些厂要搬迁,其中纺织行业有10个厂需要关、停、拆、迁,涉及大批劳动力的调整和转移。从1988年到1994年,整个行业已累计下岗15万人,仅1993、1994两年就下岗10.5万人。
因此,实施“再就业工程”的目的不仅是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更重要的是支持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这样,就可以使就业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盘子中占有相应的位置,摆上各级政府的工作议程。还可以把国家制定的发展经济扶持就业的政策,集中起来使用,把就业服务的各项手段综合运用,发挥整体功能,提供系列服务。
实际实施过程中情况如何呢?
上海纺织业15万职工下岗后,上海纺织局、劳动局联合制订了纺织局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办法,成立了劳动力置换公司。明确提出,企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要同步调整,企业关、并、拆必须要有人员分流规划,劳动力置换公司负责整个行业劳动力调整的咨询、协调,并提供服务和指导。按照这个政策和办法实施后,现在,历年下岗人员中已有11.5万人得到了分流安置。
今年一季度,国务院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报告”的审批过程中,朱镕基副总理批示,企业改革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再就业工程只要同企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就有生命力,我就支持。
充分发挥现有就业服务体系的作用,是搞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基础。国家对再就业工程的政策需要落到实处
“再就业工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调查清楚需要再就业人员的情况,但做好这件事并不易。
沈阳市大东区为把“失业职工调查登记表”和“企业富余人员调查登记表”送到每一位失业和富余职工的手中,400多名街道干部分片包干,一个一个走访。失业职工流向社会后比较分散,白天找不到晚上找,找不到本人找家属,找不到家属找邻居,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终于摸清了全区1907名失业职工的经济状况、年龄结构、技术素质、择业意愿等基本情况,并依此建立起了失业职工的台帐和名册。
“再就业工程”进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就业服务机构运转情况如何。在劳动制度改革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即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到1994年底,全国已有2.5万个职业介绍机构,其中劳动部门经办的2万个;就业训练中心2600个,经培训结业的人数达到324万人;全国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20万个,从业人员近900万人;去年失业保险机构为180万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救济金,帮助其中106万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可以说,目前安置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最重要的工作由就业服务机构承担。
“再就业工程”较有成效的辽宁省认为,“四种服务手段,犹如四根支柱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承担着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进入市场的基础。”为让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长本事”,提高再就业的能力,1994年,辽宁省近百所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开设了430个转业转岗训练班,训练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4万多人。省内劳动部门经办的116所职业介绍所,为5.6万名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办理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合同签证、社会保险“一条龙”服务。失业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失业保险逐步向就业服务过渡、变失业保险金为促进再就业经费的办法,1994年解决了近万名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的问题。
向政府伸手要饭碗,也要自己找饭碗。“再就业工程”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上海的“百帮现象”给人以启示
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几年内,仅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就要分流1500万以上的富余人员,过去那种进了企业门,一辈子有饭碗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上海市大幅度调整纺织产业,众多的纺织工人没想到自己成了富余人员,要重新找工作。人们发现,失业或下岗者重新找到工作后,其就业的观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们格外珍惜新的就业岗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遵守纪律。用工单位的观念也在变。上海一家招用了下岗纺织女工当服务员的宾馆经理对记者说:“我们也得拓宽吸收员工的眼界了。年轻女性的不稳定性、盲目追求高收入等缺点,在许多服务大嫂身上较少,吸收她们对企业很有利。”
当然,也有一些人的就业观念还是那么“天真”。辽宁省劳动系统的一位干部感慨地说:有些女孩子条件不具备,却只想到大宾馆做服务员;毛头小伙子扬言非经理不干。这部分人的就业安排让人头疼。不过,一旦失业了,他们也许才会想得更实际些。
上海市南市区劳动服务公司创办了“百帮公司”,400多位职工多数是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他们的经营宗旨是“没人干的我们都干”,服务范围不受行业区域限制。从洗衣服、带孩子、代买车船票、病人陪床、家教服务,到房屋中介、代办婚丧喜事等,有求必应。目前,“百帮公司”刚刚创办一年,在大上海已小有名气,成为上海再就业工程中的一个亮点。
“百帮”公司说明,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将会大大增加,是一个趋势。而再就业工程给第三产业带来的是一片新天地,它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也把人们的就业观念带进了适应改革潮流的新时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