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跑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5
第10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跑调
过伟剑
曲儿唱得不准——两拍哼成四拍、停顿拖长音、低音吼成高声,谓之“跑调”。
跑调者,大凡三种原因:或先天缺乏音乐细胞五音不全;或哗众取宠赶时髦不会装懂;或缺乏自信怯场紧张卡了壳。对把本来优美动听的曲儿唱得乌七八糟的跑调者,说轻点是噪音,人们反感;说重点则是对音乐艺术的亵渎,人们厌恶。当然,若是自娱自乐故意“跑”它一调的,那又另当别论了。然而,现如今有种决非另当别论的“跑调”者,或气宇轩昂地耸立于繁华大都市,或花样百出频频露面于报纸、电台、电视屏幕上,或自命不凡地逢人便“唱”。谓予不信,兹举几例:
广州一明清建筑风格的宾馆顶端,傲然屹立一块大型霓虹广告牌,闪烁其词:“温馨的享受,中国的‘夜巴黎’”;千年古城苏州的河堤上,赫然写着要把苏州建设成“东方威尼斯”的标语。
报载:某户籍警投书报社,感叹现今假洋人太多,原来每年找该同志上户口的人中,总有一批“洋大人”,诸如张杨美子、田川秀子、李玛丽、刘约翰等等。
风靡传播媒介的“××时装,中国的皮尔·卡丹”、“××商业街,东方‘华尔街’”、“××发明人,中国爱迪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听了这些刺耳的“赞歌”,我辈不禁要问:中国的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的瑰宝,干嘛非要用法国巴黎来形容中国历史的峥嵘?像贵州茅台、杭州丝绸、杨茂雕漆、王麻子剪刀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且驰名海内外的商标牌号还少么?何必“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免费替人家做广告?
把好端端的正宗中华民谣硬唱成了不伦不类的“洋曲曲”,如果属于先天五音不全那种,骂一句北京人损人最厉害的——“整个一个没文化”也就算了;倘若是那种寻求刺激亵渎中华文明,则要用世人皆懂的“崇洋媚外贱骨头”唾之。倒是属于面对太平洋缺乏自信的那种“跑调”,却要好好劝上一劝,说几句“掏肠子”的话。
且不说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不说中国经济在突飞猛进;更不说奥运会、亚运会上中国国歌一遍遍奏响、国旗一次次升起……这些证明中华民族如雄狮猛醒的事实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要把苏州变成“东方威尼斯”是因苏州比不上威尼斯,想让古城苏州开开洋荤,沾沾洋名的光?还是想以此洋名吸引游客?其实威尼斯就是威尼斯,苏州就是苏州,各有各的极致。譬如姑苏那精雅的园林、幽深的小巷、撩人的弹唱、繁密的茶馆、柔婉的情调,哪一点又有威尼斯的影子?如果说把苏州冠以“东方威尼斯”是为了吸引中国人,恐怕像我等游客连半个也吸引不到,因为姑苏寒山才是梦中的“家园”。吸引外国人?人家就近去了真威尼斯,何苦千里迢迢到你这假威尼斯奔波?窃以为,苏州游人如织,决非趁你“东方威尼斯”而来,而是想领略一下苏州园林的纤巧,感受一下西施后人的气质,想追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想撞几下“姑苏城外寒山寺”里的大钟,再听一听“夜半钟声到客船”而来的。这就如同人们到了成都,肯定首先摆上一瓶四川老窖,甩了褂子光着脊梁吃顿麻辣火锅,而决不是弄一桌甜腻腻的苏州小食。反过来说,如果在威尼斯岸边矗立一个“西方的苏州”牌子,洋人能够接受么?
如此想来,中国人何苦借洋名壮胆?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种“调”跑多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把“调”唱准了,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中国大步走向世界。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特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