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5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企业”
云南省凤庆县委办公室胡顺祥
云南省凤庆县因地制宜,开辟出一条利用资源优势,靠发展“绿色企业”振兴农村经济的道路。199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6061.5吨,总产值达到3825万元;林果产值3451万元,甘蔗产值3166万元;泡核桃产值达1311万元,产量2611吨,位居全省首位。茶叶、林果、甘蔗、泡核桃四大产业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凤庆县是一个拥有41万人口,23个民族的山区贫困县,在新形势下,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作好山字文章,把茶叶、林果、甘蔗、泡核桃、蚕桑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初步形成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大生产格局。
二、产业开发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实行产、供、销一条龙
凤庆县在发展“绿色企业”过程中始终不渝地把科技摆在优先位置。首先是充分利用县、乡、村业已形成的科技网络优势,强化对茶叶、林果等产业的服务,以县职业技术中学和乡、村两级党校为阵地,培养急需科技人才。其次,是建立产业科研机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现在已成立了茶叶、甘蔗两个专门科研机构,科研部门按照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确定研究课题,然后面向社会加以推广。
凤庆县把“绿色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同产品深加工、再增值和产品的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县已建成精制茶厂6座,糖厂两座和一座核桃乳加工厂。企业依靠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再增值,并对生产原料的农民群众给予扶持帮助,推动了“绿色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保证实施,促进发展
为使加快“绿色企业”的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凤庆县实行县级主要领导挂钩产业责任制和包干负责制。茶叶、林果、甘蔗、泡核桃、蚕桑五个重点产业均成立了由一名县领导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产业发展领导组,领导组全面负责产业的规划和实施,实行缴纳风险抵押金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确保产业实施落到实处。
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快速发展。1994年,全县发展高产优质茶园24882亩,使全县茶叶面积近20万亩,新种泡核桃10894亩,桑园3000亩,甘蔗7650亩。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新增长点,为贫困山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捷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