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归化寺下访菜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归化寺下访菜农
本报记者任维东文/摄影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城郊有座归化寺。寺庙坐北朝南,为藏式雕楼建筑,围墙高厚,屋顶是闪闪发光的镀金铜瓦,与西藏布达拉宫十分相像。
这座占地500亩的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寺庙始建于藏历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公元1679年),于阴铁鸡年(公元1681年)完工。五世达赖赐名“噶丹·松赞林”。清雍正二年,划归云南行省,同时以武力合并其他教派,独尊此寺,取汉名为“归化寺”。
归化寺是当年康巴藏区的著名“十三林”之一,居云南藏区藏传佛教之首,在藏民中享有崇高威望。
时光飞逝,归化寺依旧,而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的观念却发生了变化。
祖祖辈辈生活在雪山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先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种蔬菜,更不用说吃新鲜蔬菜了。可是,当5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归化寺脚下的小街子村时,却看到了一排排闪着银光的塑料大棚。
州科委主任白噶介绍说,这里毗邻西藏,处于迪庆高原,海拔在3000米以上,全年长冬无夏,气候严寒,霜期长,喜温蔬菜很难生长。千百年来以放牧、种青稞为生的藏族农牧民,除土豆、蔓菁外,一日三餐吃的都是酥油茶和糌粑,城镇居民吃的蔬菜全靠从外地调入。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州政府责成州科委、州农牧局从80年代起进行大棚蔬菜种植试验研究,经过6年的努力取得成功并逐步推广。
翻身农奴的后代、1964年入党的林车初姆在村里率先响应政府的号召,自己找来菜籽摸索种菜,但是失败了。林车初姆没有灰心丧气,她把目光投向了科学。在州农科所的扶持指导下,她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蔬菜种植知识,从塑料大棚到选种、栽培、施肥、浇水,掌握了一整套种植技术,终于获得了成功。
在她家的塑料大棚里,记者看到了长得绿油油的莴笋、小葱等。林车初姆一边给蔬菜浇水,一边告诉记者,她家一共种了一亩多蔬菜,有10多个品种,去年蔬菜除了自家吃外,还拿到城里卖了1700多元。
林车初姆还把自己学会的种菜技术教给乡亲们,免费为他们提供种子。现在全村60多户人家家家种菜,还在政府有关部门扶持下建起了连片规范化塑料大棚,成了全州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藏民们高兴地说:“托科技的福,我们也能吃到新鲜蔬菜啦!”(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