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拎菜篮子的女市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4
第11版(副刊)
专栏: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拎菜篮子的女市长
谷鸣
依然一身平朴的打扮,依然那只用旧了的菜篮子,几乎每天清晨,她都出现在菜市场,和小贩们论斤谈价,今天的肉价是多少?菜价是多少?涨了?跌了?她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她依然用自己的勤苦和精明当着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主妇,默默承担着传统意义上一个家庭主妇应该承担的一切琐事和俗务。丈夫的衣服该洗了,孩子回家吃的是冷饭还是热饭?她都惦念着,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润,匀调出一个家的温馨和幸福。
她却是一个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副市长,又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性,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她始终操持着平衡的砝码。或许,她从中寻觅到了互补的默契,融和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情趣。
1993年初,杨惠菊当上了无锡市副市长,管着这个百万人口大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她调侃自己是“大管家”。
这个管家可不好当,居民开门七件事,臂弯里就是个菜篮子。她自己拎的菜篮子虽还是那么大,可装下了多少殷殷期望。风风雨雨,晴晴阴阴,人心向背,民情冷暖,有时变幻莫测,有时却一叶知秋。
转眼间就到了盛夏酷暑。每看着蔬菜极缺本该就是绞痛市长们脑袋的难事,偏偏又天逆人愿,那绵绵不歇的雨,乍阴乍晴的天,缠裹着季节的脚步。该上市的蔬菜迟迟供不上,长在地里的蔬菜还泡得发烂。无锡市场的蔬菜严重短缺,市民们的怨艾之声似根根针尖刺着她的心,急得她寝不暖席,饭不甘香。她一方面调集人马到外地组织菜源,一方面又让商业部门把代菜品种上市应急。
既要调动运销部门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市民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这是个两难命题。杨惠菊在市委的支持下,在江苏省率先推出了大众蔬菜的差率管理,由市政府拨款对销售部门实行蔬菜销售补贴。钱花了,市民们的菜篮子是否真的变轻了?
女市长每天早晨拎着菜篮子到市场转悠,跑了东市跑西市,赶了南市赶北市,和市民们聊天,和摊贩论价,俨然是个精明和善的家庭主妇。到底还是让这位细心的女市长发现了问题。有的销售部门竟拿了政府的补贴,却把货大笔大笔地卖给个体商贩,一转手,又加了价,市民们的菜篮子还是那么重。女市长生气了:岂有此理!拿了党和政府的钱,还要败坏党和政府的声誉,她立即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约法三章,再要发现类似情况,立即吊销其营业执照!从此以后,她到菜市场转悠得更勤了,有时一个早晨要跑三四个菜场。她说:管菜篮子的市长,自己不拎菜篮子,那还有什么发言权!
经受了这次考验以后,女市长又把思维拓向了更深的层次:用行政命令压价终非久长之计,亦违背市场规律;靠政府补贴亦是杯水车薪,何况财政收入那么有限,要办的事又那么多,补贴不起啊!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要有充足的货源哪!她一方面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制订优惠政策,鼓励菜农种菜,保证种足种好现有蔬菜田面积;另一方面,又大力拓展流通渠道,使货畅其流。
1993年底,由市政府拨款1000多万元拓建了无锡市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使日成交额蔬菜量从原先的300吨提高到现在的500多吨。去年12月,朱镕基副总理到无锡视察工作,问到无锡市场的蔬菜价格时,市领导向他汇报小青菜二三毛钱一斤,朱副总理心存疑虑,立即让秘书悄悄到市场去考察,结果情况基本属实,朱副总理脸上终于浮上了满意的笑容。
女市长有过人的精明和干练,她常常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党和政府的财力那么有限,不精打细算怎么行!小小菜篮子,系着民心党心哪!
这些年,人们喜欢用“女强人”的雅号来赠予有独特个性和超群能力的女性。她们似乎都落入一个模式窠臼:说话风风火火,办事泼泼辣辣,可是在事业辉煌灿烂的裱装之下,在一番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之后,往往沉寂出几缕灰色的悲哀。杨惠菊自然亦属于女强人之列,可在她干练泼辣的办事风格之后,却同样蕴藏着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她常说:“我既要当好市长,还要尽可能也当好一个合格的母亲和妻子。”
1994年,她被中组部评选为全国百名好公仆之一。伴随着这荣誉而来的是更深沉的期望,她交付这份荣誉的将是爱和热血铸成的殷殷情怀。
(作者单位:解放日报无锡记者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