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一百万元一台“戏”,值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4
第12版(副刊)
专栏:长短录

  一百万元一台“戏”,值吗?
魏信德
搞它一台戏,这似乎也成了时下的一种“时髦”。一些地方在开业、开播、开场、通车、通航、厂庆、司庆、区庆……中,不惜兴师动众,花费巨资搞一台“戏”。如某一开发区庆祝建区10周年,就搞了一台“戏”,从北京等地请来“大明星”作表演,据说其中一名“大明星”就满载了10多万元而归,可知这台“戏”的代价。又如某一电视台开播一个新频道,也搞了一台“戏”,请了一些所谓的“名演员”来唱唱跳跳,结果据说花去了100万元。100万元搞了这样一台“戏”,值不值呢?我想是不值的!
且不说花这么多的钱搞一台“戏”其质量如何,就说这“搞一台戏”本身就是一种铺张浪费,一种劳民伤财,它加重企业负担,且助长了不正之风。比如在支付外请“明星”、“名演员”的报酬上,自然人为地把“身价”炒了上去,即是你来请我演,而不是我要来演,报酬么,当然由我说了算。于是亮亮相,唱几句,跳几下,就有几千元,几万元的“进帐”。至于搞“戏”的钱哪里来,还不是大多从“唐僧”身上割下来,名义上是“赞助”,是“给您企业作宣传”,实际上是变相的“敲诈勒索”,这不是在加重企业负担么?至于以“搞它一台戏”为名,从中“捞一把”,更超越了“戏”的界线,属于消极腐败的一种表现了,可见,“搞它一台戏”并非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也不是说一概不能搞一台“戏”出来。如果出于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正确指导思想,取之于群众自编自演,则是可取的。如宁波一家企业连续九届“金鹰杯”文艺大赛的九台“戏”,都来自本企业的职工。请职工自编自演,上台亮相,对那些热衷于邀请所谓的“名演员”、“大明星”出场的人,是不是有所启迪呢?要是我们在“搞它一台戏”时,把目光瞄准本企业、本地区的职工和群众,那么,省下100万元,或者更多的钱捐献给“希望工程”等事业,岂不更有意义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