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革命英雄主义重返精神家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7
第8版(文摘)
专栏:

  革命英雄主义重返精神家园
——《红岩》、《红日》等文学名著再度畅销述评
据初步统计,在第八届首都图书交易会上,《红岩》、《红日》等反映革命英雄主义的文学名著的订数令人瞩目。这表明: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优秀作品开始重新占领图书市场,革命英雄主义正在重返人们的精神家园。
人们将眼光瞄向了五六十年代的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因为这些作品富有传奇色彩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字里行间流淌着揪人心肺的激魂荡魄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长期积淀的、世代相传的、永不枯竭的民族之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靠着这种精神从苦难的深渊中,从被奴役、被压迫的屈辱中站了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是这种根本性的精神需求,呼唤着英雄和关于英雄的栩栩如生的作品,驱动着作家满怀着一腔激情,写下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同时,吸引着人们对作品的心理投入和执著追求。
人们寻求革命英雄主义的情绪重新被点燃,不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去年以来,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以及由此引发的百部爱国主义电影(有的就是根据这些名著改编成电影的)的播映,加之当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准备工作等等活动,唤起了人们重读这些当代文学名著的冲动和向往。普遍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的土壤中生长起来,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
这些文学名著再度热销图书市场,除了社会大众心理的正确引导外,还因其自身实现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具有较高的质量。由此可见,真善美的东西是跨时代的、超时空的,而且像陈年名酒一样,时日越久,越会发出诱人的醇香。这些作品一经问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而且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中,将不断地遗传下去。
(5月29日《新闻出版报》郝振省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