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专业对口”缘何渐失“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7
第8版(文摘)
专栏:

  “专业对口”缘何渐失“市场”
大学生舍弃所学专业频频“跳槽”的择业行为,引起社会关注,这给人们带来什么思考和启迪呢?
据了解,在大学生毕业分配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一位负责学生毕业分配的大学教师对专业对口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的主体是与所学专业直接相关,诸如搞专业方面的教学、科研或实际操作,一句话,是靠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吃饭。他认为,凡是在工作中所用到的纯专业知识不多或根本没有涉及到专业方面的知识,这便是专业不对口。
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可不可惜?这是局外人问得最多的话。一位在三资企业搞营销的电子专业学生说,大学四年的学习不在于学一点专业知识,而是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使他们能较快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不少大学教师一致表示,现在的大学学习过程主要是打基础的过程,并不是非常专门化,大学生在学校里打的基础是差不多的,比如在外语、计算机等方面。而用人单位的看法是,选择用人主要看他们的自身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说,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学生还有一个好处,能为工作带来全新的感觉,有利于专业交叉。
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用人单位、培养单位(学校)、学生都在思考,学校面对社会需要,有必要对学生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改革课程设置,以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有不少教师奉劝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还是要慎重,毕竟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如果在工作中能够发挥作用,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对每位大学生来说都是好事,事业的发展是需要比较坚实的基础的。(5月22日《文汇报》丙奇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