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周末练摊儿——“院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8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周末练摊儿——“院卖”
刘爱成
周末的早上,华盛顿似乎醒得特别晚,当太阳从浓郁的树头上懒洋洋地探出脑袋时,街上才渐渐有了车辆和行人。9点半左右,我驱车加入了断断续续的车流。上路不久,前面的车速突然缓慢下来,原来大家被路边树上贴的大红纸所吸引,纸上“YardSale”(原意“院卖”)二字醒目地映入眼帘。和许多人一样,我们临时改变了路线,顺着纸上的箭头,一路寻去……
在宅区深处,一户人家的门前庭院摆满了衣服、鞋子、锅碗瓢盆、健身器材和家用电器等日常用品。然而,这并不是私人商店,是在便宜处理家里的旧物。美国人把这种只有在周末才进行的“门前交易”叫做“院卖”。
我们立即加入了购物的行列,在旧物中进行“搜索”。“瞧!这套衣服好像新的一样,颜色和款式都不错,才3个美元。”同伴中一位女士惊叫起来。
“这套衣服是我结婚时买的,没怎么穿就怀孕了,生孩子后身体发胖,一直没法穿。”女主人见我们对她的衣服感兴趣,急忙走过来向我们推销。男士们围着家用电器挑来拣去,我发现一部录音电话机,价格是1.5美元。打开看看还蛮新的,便问坐在一边的男主人,为何要处理它。主人粲然一笑,从身后摸出一个大哥大,幽默地在我面前晃了晃。我会意地点了点头。他指着录音电话机说,“质量不错,可以拿到屋里试试”。
这是一座两层楼房,屋里布置得井然有序,干净利索。主人告诉我们,他们每个周末都要亲自动手打扫屋子,每次都清理出不少不再需要的东西,扔了又可惜,因为它们仍有使用价值;留着又占地儿碍事。于是先把它们积攒起来,攒多了一起放在门前展示处理,象征性地收点钱,谁觉得有用谁就拿走。
另一家“院卖”似乎另有特色,主要是旧书、儿童玩具和录音录像带。主人告诉我们,他们夫妇共有4个孩子,现在都上了中学或大学,这些书和玩具现在也就都没有用了。一位妇女挑了两个小孩推车,正在向主人付钱。问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小推车。她说她在家里帮人家看孩子,这些东西用得着。
那一大堆旧录音录像磁带两毛五一盘,有的仍然还很流行。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处理。他笑道,现在他家用的是激光盘,效果更佳。
没出这个街区,我们又来到了第三家“院卖”。老远就看见这家摆的旧家具和旧电器。一位“顾客”正搬着一台彩电向外走,往车上放时我搭了把手,他神秘地告诉我,“逛‘院卖’一定要早,否则好东西轮不到你。还有,要找富人区,那里的东西便宜。”
我来到一堆旧家具前,见沙发上摆着一小卷新布,便拿起来看看。女主人告诉我,买这块布原来是想做沙发套,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无法实现。现在她的先生调到宾夕法尼亚州工作,家也要搬走,连家具都处理,这布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在她家的斜对面,坐着两位老太太,也在“院卖”。除了衣服,主要是旧钟表、首饰、灯具及装饰品。我发现一盏中国式的煤油灯,便问它的来历。老人说这是她老母留下的,至于从何而来她全不知道。两位老人兴致勃勃地谈天,对我们买不买东西似乎并不在意。原来她俩并不是一家人。那位瘦高的老人告诉我,她家在街的那头,俩人是好朋友,周末没事,俩人一商量,把东西放在一起“院卖”,凑个热闹,东西卖出去卖不出去关系不大,有人来看就行,免得寂寞。
我们一口气逛了十来家“院卖”,直到饥肠辘辘才知时间已是下午,该去的地方还没有去,只好打道回府。(附图片)
这户人家正在举行周末院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