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600亿美元外汇储备多不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0
第1版(要闻)
专栏:

  600亿美元外汇储备多不多
本报记者施明慎
199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516亿美元,比年初增长了1.4倍。进入1995年,数额还在扩大,至今已近600亿美元。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国家外汇储备约增长388亿美元。如何看待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它将会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实现了多年愿望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徘徊在10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之间,最低时仅20多亿美元。增加储备是国家多年来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1994年新汇制的顺利实施,刺激了出口高速增长,吸引国际资本纷纷涌入,极大地充实了外汇供给来源,终于使国家外汇储备翻了近两番。
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使我国对外支付能力明显增强,国际信誉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
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说法,一国的外汇储备应该能够满足3至4个月的进口用汇需要,并保持占外债余额10%的还汇水平。依此推算,我国每月进口用汇约需100亿美元,目前全国外债余额已近1000亿美元,保持4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似乎比较合适。但外汇储备作为国家的外汇资产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除了用于进口和服务性用汇、偿还外债本息等日常交易外,还得为稳定汇率、抑制通胀等实施宏观调控的用汇需要留有余地。例如,1993年下半年,我国外汇市场出现供求失衡,美元兑人民币一度达1∶11,中央银行适时入市,抛出美元,买进人民币,不仅满足了一部分企业的用汇需要,而且成功地把人民币汇价稳定在1∶8.70左右。若国家外汇储备不足,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心有余力不足。我国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外贸依存度较高,现在保持略高的储备水平,对于防范各种意外风险是有好处的。
外汇占款有物资保证
去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304亿美元,导致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即因购进外汇而形成的人民币资金占用增加3100多亿元,对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造成了很大压力。然而,1994年在财税、外汇、外贸、投资、物价、金融体制等改革动作较大的情况下,当年货币发行量不仅控制在计划之内,而且与上年相比还有所下降。原因何在?
这要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谈起。除外汇占款这条渠道外,还有财政占款、对金融机构再贷款两条渠道。去年面对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汇占款占中央银行总资产比重巨幅上升的新情况,人民银行相应采取了停止财政透支借款、收回再贷款、减少专项贷款、开办人民币特种存款等措施,使财政借款透支余额比重从1993年末的9.3%降为1994年末的2.5%,对金融机构再贷款的比重从83.3%降为16.7%,基本堵住了基础货币通过财政占款渠道流出的口子,并大大压缩了通过再贷款渠道流出的基础货币数量,从而抑制了货币投放膨胀。今年以来,中央银行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先后采取了调高再贷款利率和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增加商业银行外汇结存周转额等办法,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有所回落,外汇占款逐月下降,部分减少了外汇储备猛增的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外汇储备增加,通过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是有国外物资保证的,随时可以兑成美元形成对外支付能力;而通过再贷款和财政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则属于信用发行,是没有物资保障的,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真正货币根源。一些专家认为,在三种渠道中,外汇占款比重扩大,再贷款和财政占款比重缩小,形成了健康的货币投放结构,是符合国际规范的,表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方式有了较大的改进。
一分钱也没闲着
近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扣除三个月的进口用汇和相当于10%的外债余额的偿债基金,算来算去还是显得有些富裕。储备这么多,会不会太浪费了?一些同志不免感到忧虑。 “实际上,外汇储备一分钱也没闲着。”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外汇储备既是货币政策工具又是国家外汇资产,在服务于日常交易和宏观调控的同时,还必须实现保值增值,满足国家通过投资获取未来收益的需要。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是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之一。本着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我国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留在国内作为商业银行发放外汇贷款和企业购汇的资金来源;其余部分由中央银行按不同币种、不同期限和利率存入境外银行或购买外国政府债券,以及用于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等,以达到保值增值、规避风险的目的。
近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系,并在外汇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储备收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当前,如何经营好外汇储备,使之与国家的货币、财政、外汇、投资等宏观政策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成为中央银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