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创新之路——EIM—601大型程控交换机开发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0
第1版(要闻)
专栏:

  创新之路
——EIM—601大型程控交换机开发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曲冠杰新华社记者邹清丽本报记者魏亚玲
1995年4月8日,电子工业部54所与华中理工大学联合研制的EIM—601大型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简称601机),终于迎来了她呱呱坠地的时刻。下午2点30分,鉴定委员会主任、原邮电部副部长宋直元教授宣布:“601机适用范围广,设计思想先进,性能完善,安全可靠,具有9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开发出性能先进的大容量程控交换机,在世界通信史上是罕见的!”与会外国专家发出由衷的赞叹。
实至名归,当之无愧!601机的研制成功,终于实现了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提出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两高一低”总目标,在我国程控交换机领域矗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601机从孕育到诞生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她走出了一条开拓奋进的创新之路。
果断的决策
自1970年法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这项技术很快便风靡全球,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列车启动并高速行进时,遍布我国电信网上的纵横式交换机步履蹒跚,处处掣肘,我们脆弱、分散的民族通信产业,无力迅速扭转这一局面。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使主管部门做出开放市场的选择。
于是外国程控交换机立即长驱直入,短短几年,七个国家八种制式的程控交换机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形成了“七国八制”的局面。而我们最希望得到的关键技术却杳如黄鹤。我国的通信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型程控交换机,就无法保障国家的通信安全。”国外程控交换机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局面,使我国数以百计的外汇、人民币流进外国老板的腰包,而我们自己幼稚的通信产业却日益窘迫。
“立即上马,一定要抓出自己的大程控。”1993年4月,刚成立的电子工业部果断做出了决策。
崭新的机制
程控交换机作为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高技术产品,其开发研制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和大量资金,再加上时间的紧迫,前进的道路上关山重重。
出路何在?电子工业部成竹在胸:电子工业有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资金和技术力量有效地组织。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机制,走一条“产、学、研、用”四结合的新路。
以什么思路来实现“四结合”的新机制?电子工业部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出了“政府引导、自愿结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各扬所长”的原则,明确601机的开发,必须面向市场,形成产业。在最关键的产权与利益方面,通过投资方(企业)与研制方(研究所、大学)的充分协商,做出大胆的尝试:项目开始就使产权明晰,权、责、利分明。研制单位的知识产权股比占601全部产权的36%,其余64%股权按投资额分配。企业作为投资者拥有产权和接产权。
这种以产权为纽带、协商划定产权比例的新做法,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研究所和大学的积极性。广州电子科技园发展总公司、邮电部524厂、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北省邮电局电话设备厂、鞍山广播电视设备集团公司等单位纷纷加盟,并确立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以股份制筹组601机集团的目标。
产、学、研、用四结合,不仅为研制开发提供了资金、组织、技术的保证,而且使得企业的接产准备从项目一开始便介入进去,使研制开发与生产准备双管齐下,为成果转让、占领市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艰苦的攻关
程控交换机结构庞杂,其软件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软件工程之一,开发工作量浩大,有的国家开发同类产品用了七八年时间。电子工业部明确要求“两年内拿下大程控”。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可能吗?
“能!干不成我就去看大门。”54所年仅30岁的高级工程师杨作昌临阵挂帅,担任总设计师,华中理工大学28岁的副教授杨学军担任副总设计师。由120人组成的攻关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5岁,其中大部分是毕业不久的硕士生和本科生,还有部分在校高年级学生。
为了如期完成任务,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卡死时间后限,再合理分割条块,定出各自的完成期限,落实到人,不得逾期。
两年来,每天晚上12点以前,工作室内灯火通明,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有人干脆吃住在工作室。夏天,持续高温,溽暑蒸腾,他们仍坚守岗位,有人因此而休克。杨作昌、杨学军在总联试阶段,连续奋战十几天,平均每天只睡二三小时。两年中,攻关者们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
攻关者们终于成功了,他们在广泛比较、借鉴国内外各种程控交换机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两高一低”的目标,使601机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601机广泛采用了90年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和集成电路、数字通信领域的最新成果,从而保证了技术的先进性。601机的硬件全部采用通用元器件,整个系统采用14种电路板,在已知的局用交换机中是最少的。这既为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方便,又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601机的设计适用范围广,可做市话、农话、长话局合用。而且具有抗高压、防雷击的特点,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长。系统中还设有64级操作密码,从而保证了通话的安全可靠性。
考虑到电信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系列化的要求,601机还为将来的移动交换、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ATM)预留了硬、软件接口。
策马再扬鞭
601机的研制成功,在国内外通信产业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少企业联系投资入股和生产,一些外国公司也闻风而至,表示合作意向。
研制人员未及解甲,又上征程。目前用于数字通信网的7号信令系统即将研制成功;在河北邮电局、邢台市邮电局的支持下,601机的6000门开局试验在河北省南和县顺利进行,运行良好;ATM的攻关也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良好的市场前景,使人们倍受鼓舞,邮电企业和联通公司都表示要支持601机,有的已将601机作为局用交换机优选机型。一个以601机为主导产品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产业集团——电子信息机有限公司已组建成立。各投资产业单位正在做接产准备并进行技术改造,到今年底,可望生产10万线,形成规模生产。
最近,国务院有关领导明确批示:“应该大力支持EIM—601以及下一步的发展”,并指示有关部委要“提出扶植民族工业发展的意见”。
601机满载振兴民族通信工业的希望,踏上了产业化的道路,愿她一帆风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