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0
第9版(理论)
专栏: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切实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
张全景
陈云同志离开我们两个多月了。我们工作在组织战线的同志,十分怀念这位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延安时期中央组织部的老部长。
陈云同志在1937年11月—1944年3月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长达7年之久。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党的大发展时期。为了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党的任务,陈云同志对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等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和方针政策,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延安时期中央组织部形成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比如,重视学习的传统;顾全大局的传统;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严守纪律的传统;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传统等等,都是陈云同志精心培育出来的。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他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他要求党的高级干部牢记列宁关于“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口号,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中组部干部的自身学习他也抓得很紧。他说,组织部门的干部是管干部的,自己首先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否则,怎能正确地识人用人呢?当时,中央组织部的全体干部,每周至少有半天时间坐下来学习,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知识,学习后还要考试。陈云同志无论工作多忙,也按时参加。学习的方法是读书、做笔记、讨论、听讲课,请部内理论水平、文化水平较高的同志当教员,分别讲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在陈云同志带领下,中央组织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
陈云同志特别强调组织工作要适合政治路线的要求,保证政治路线的实行。要求共产党员顾全大局,无条件地执行党的决定,模范地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小局服从大局,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他自觉地维护中央决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1941年初,延安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校学生毕业,中央决定其中的50%统由中央组织部随时调动,使用于党的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当时兼任延安女大校长的王明不同意这一决定,写信给陈云同志要求更改。陈云同志回信说,对女大学生的分配办法,是中央多数同志通过的决定,我们彼此仍以服从中央书记处多数同志通过的决定为好。明确表示不同意王明的意见。他还说:我是党的工作者,我的责任和我的要求,也仅仅是“一视同仁”四个大字。1942年,陕甘宁边区经济十分困难,为了渡过难关,夺取抗战胜利,党中央决定实行精兵简政。中央组织部积极响应,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决定,仅三个科的工作人员就从五六十人精简到十几个人,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延安时期是很艰苦的。陈云同志以身作则,带领中组部的同志艰苦奋斗,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不搞特殊。在大生产运动中,他同大家一起纺线。中组部机关组织纺线比赛,陈云同志纺得好,总是得第一。
陈云同志要求组织部的干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小圈子;要全面关心爱护干部;干部分配要服从工作需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当时,在延安参加学习的青年,绝大多数能够根据组织的决定,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有个别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陈云同志指出,每个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对于他的工作的分配,必须纠正分配工作时讨价还价的现象。有个叫刘力功的人在学习结束时,党组织决定他到基层工作,他拒绝执行党的决定。党组织七次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批评教育,他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因此,党组织决定开除其党籍。陈云同志为此写了《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一文,公之于全党,教育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他深刻指出,党内不准有不遵守纪律的“特殊人物”、“特殊组织”。遵守纪律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与党内一切破坏党纪的倾向做斗争。
陈云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在他伟大光辉的一生中,对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都有许多重大建树。他十分重视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他深刻指出:干部是党的骨干,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不能取得胜利。从抗日战争到建国后,他一直重视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使用。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陈云同志比较早地注意到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状况,对培养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给予了高度重视,倾注了大量心血。
1979年3月,陈云同志就提出找一些40岁到50岁的年轻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并一再告诫全党要抓紧去做。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他专门就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解决好干部队伍的交接班问题,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就可能出现曲折。老干部只有完成这项任务,才算对党和革命事业尽了最后一把力。
陈云同志特别强调,培养提拔年轻干部,不是几十个,几百个,必须“成千上万”。只有“成千上万”,才能使各级领导班子中退出的大批老干部的工作都能有人接替;才能使党组织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把班交给确实可靠的人;才能使那些兴风作浪的人搞不起大乱子。陈云同志指出,必须解放思想,不要总是以为年轻人太嫩了,没有经验,“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要总是论资排辈,讲老资格。给年轻人压担子,经过实践锻炼,就会从没有经验变成有经验,从不老练变成老练。陈云同志的这些思想,充分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年轻干部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现在,在县以上各级党政领导岗位上的干部,绝大部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陆续提拔上来的。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全面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邓小平同志说,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首先要革命化,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陈云同志也指出,培养选拔干部要德才并重。德才相比,要更注重于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实践证明,选拔年轻干部,不仅要在年龄上跨世纪,而且在革命化方面也要符合跨世纪的要求,才能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陈云同志都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他认为,支部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是领导群众的核心。依靠支部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才能使党的口号、主张、政策具体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进行革命运动。他认为,党员是党的细胞,要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撰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就入党资格、党员标准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
陈云同志去世了。他留下的三卷《文选》和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可以告慰陈云同志的是,全党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活动,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素质,积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的整顿和建设,也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目前,全国已有45万名干部下乡,整顿农村涣散软弱和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党支部,并争取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央提出的任务,实现“五个好”的要求。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努力工作,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