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如何看轿车进入百姓家?——访中咨公司机电行业专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9
第2版(经济)
专栏:咨询台

  如何看轿车进入百姓家?
——访中咨公司机电行业专家
本报记者鲁牧编辑同志:
你好。轿车进入家庭正在加快速度,并已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但也有信息说,轿车真正进入中国普通家庭要在2010年以后;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轿车进入百姓家的问题?河南商丘康路
两点说明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简称中咨公司)机电行业专家们看到这个咨询题目,首先做了两点说明。
一曰:本题所说的轿车,仅指非经营性的家用小轿车。
二曰:本题所说的进入,是指较大量进入,个别、少数的进入,几年以前已经实现,无需再论。
这不是“多余”的说明,事出有因。中咨公司行业专家认为,前一阵子报刊上谈家庭轿车的文章中,引用了一些概念不太清的统计数字,比如:
“1993年底我国私人拥有各种汽车已超100万辆,其中私人小轿车就达5万辆”,前一句还比较清楚,卡车、吉普、轿车、生产经营性、家用非经营性的统统包括在内,而后一句里的5万辆没有说明是否包括用于运输服务经营性的夏利车等,易被误认为全是家用小轿车,夸大其事。
又如:“1988年私人拥有乘用车为15.2万辆,1993年上升到60万辆”,以此说明私人购车的发展自然可以,但同样没能更清楚地表明家用小轿车的购置发展情况。乘用车也有大、中、小,这些数字比上面说的,差异更大。
两个方面因素
轿车何时可以大量进入百姓家?中咨公司行业专家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购买力以及消费心理,也取决于国家、社会承受能力两个方面的改善程度。
就消费方面说,首先是要“买得起”。以国家指导价10万元/辆为例,筹足15万元的款项才能把轿车开回家。因为还需加上10%的浮动价,3—5%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10%的车辆购置附加费,6.5%的经营管理费,等等。
有人用彩电、冰箱、空调来类比,以为轿车也会很快悄然大量进入百姓家庭。这种愿望虽好,但客观上轿车进家庭要比彩电、冰箱复杂得多。
有道是“买得起,还得养得起”。轿车经常开动就得经常支付燃油费,养路、过桥、停车费,维修、保养、验车费……
即使买得起又养得起的家庭,也不一定都去购车。彩电、冰箱个儿小,室内可以放,空调还能挂在墙上,轿车没个安身地怎么办?花一大笔钱买辆心爱的崭新轿车,怎舍得撂在街头路旁,任其风吹雨打、被撬盗走?这是影响购车的消费心理之一。
之二,买车为的是图个“便捷+舒适”,但城市道路面积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车辆的增长,常常发生“塞车”。
之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越发改善,计程车、租赁车业务越发兴隆,出门就能乘上车,比自备车还划算。
从国家、社会承受方面说,主要是需要增加巨额投资,用于大批量生产轿车之外,更多地用于城市道路、停车场、住宅小区车库、路边维修加油点等配套设施的改善。当然,也还有燃油供应、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水平的提高。
总之,轿车进入百姓家的制约因素的确不少。诸多因素的缓解、改善之时,便是轿车较大批量进入中国居民家庭之日。
形成拳头发展
尽管制约因素较多,但轿车进入中国普通百姓家只是时间问题,迟早会实现的。中咨公司行业专家们说,当务之急不在于议论要不要、让不让轿车进家庭,也不必去论证可能与不可能,而是需要面对现实,切实地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研究解决一些比较紧迫的实际问题,以便加快轿车进家入院的进程。
近两年的轿车产销态势给人以暗示,鼓励私人购买家庭轿车,需要去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据统计,1993年全国8个轿车重点项目产出轿车23万辆;1994年计划安排33.3万辆,后因销售不畅只好压缩到完成25万辆左右。这就是说,即使在采取控制进口、取消控办手续、鼓励私人购车等措施之后,轿车销售量仍只比上年增长10%。
中咨公司行业专家们说,轿车工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当今又处在世界轿车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境地。要使我国轿车工业振兴起来,不被挤掉,那么与其平展十指双手去托抚,不如捏成拳头出击更为有力、有利。
谈及“九五”轿车工业发展思路,他们建议基本点应是通过市场竞争,实行企业优胜劣汰,并对现有轿车项目、企业进行结构性改组,以形成几个大型、特大型轿车集团,变粗放为集约,变引进为自主开发,大批量产出质优价廉的家庭轿车来。
轿车进入家庭是一个发展趋势,这一进程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快,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迎接这一趋势的到来,从积极的方面作好有关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比如,城市市政部门需尽可能地积极进行道路网络、停车场地、住宅小区车库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等等,为轿车早日批量进入百姓家庭出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