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乐当红烛照来人——记空军武汉基地老战士报告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乐当红烛照来人
——记空军武汉基地老战士报告团
龚达发周笑浪丁辉李彬
“官职没有了,共产党员的义务还在;只要胳膊腿能动弹,就要为党分忧。”
——离休未敢忘忧国
武汉市东郊,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青松滴翠的伏虎山下,有一个藏龙卧虎之地——空军上马庄干休所。100多名功勋卓著的老红军、老八路挂甲卸鞍在这里颐养天年。养花种菜,含饴弄孙,其乐融融。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新城崛起,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对这些,老战士们感到由衷高兴。但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观念”困惑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老战士们为此又深感忧虑。
硝烟散尽豪情在,离休未敢忘忧国。面对眼前一切,戎马半生的老战士们坐不住了,他们有一肚子话要说。
1983年,著名军队作家马国昌第一个走出干休所,到部队、学校向青少年讲传统、讲理想。他讲自己13岁参加八路军,在冀中平原的地道里读小学、太行山的崇山峻岭读中学、延安窑洞读抗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青年,是党把他从一个穷孩子哺育成部队作家,是党领导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马国昌的报告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天,马国昌作完报告回家,老红军张绪拦住他:“老马,下次作报告你带上我,我也有满肚子的话要对青年人讲哩!”
“太好了!我正一个人忙不过来哩!何不把干休所的老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老战士报告团’!”
消息传出,许多老同志来报名。他们说:“官职没有了,共产党员的义务还在;只要胳膊腿能动弹,就要为党分忧。”
1986年11月,十名老红军、老八路组成的“老战士报告团”在上马庄诞生了。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和一些地方发生动乱。有人劝他们对学生少接触、莫对话、不表态,免得惹麻烦。老战士却认为这正是考验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在武汉地区的一些大中学校、政府机关、街道作报告,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4月27日下午,马国昌如约到武汉工业大学业余党校,给要求入党的本科生、研究生上党课。行前他也曾犹豫,没有人听怎么办?“有一个人也讲!”他自己给自己打气,这一天他特地穿了一身整齐的旧军装。
事情完全出乎意料,马国昌走上讲台的时候,原定250人参加的报告会,已经来到了300多人。一张张神情庄重的脸上,流露出对党的信仰和对党的知识的渴望。马国昌感动了,这是我们党的希望所在呀!他动情地说:“同学们!现在有人对党的信念发生了动摇,有人甚至要打倒共产党,你们却要求加入共产党。我以一名老共产党员、老战士的名义,向你们致敬!”
这堂不寻常的党课持续两个多小时,整个气氛庄严凝重,不仅没有骚动,没人提前退场,而且不少参加游行的学生也悄悄加入了听课的人群。
这样的报告,4月26日至6月3日,仅马国昌一人就做了16场。
  “爷爷,你是属牛的……你默默地奉献,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楷模…
  …”
——老骥仍将万里行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团长张绪,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抗日战争,日军的子弹打瞎了右眼;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的机枪打穿了脖子;朝鲜战场,美军的手雷弹片在他身上留下四处伤痕。
杨春晖,15岁参加红四方面军,牵着13岁的妹妹三过草地,妹妹至今生死不明。
81岁的刘文科,抗战时期著名的“孤胆英雄”,一人一枪深入敌巢。
马国昌、程远,报告团的两根台柱子,程远出身国民党高级将领家庭,抗战时期在重庆上复旦大学时就参加我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伙伴们戏称他“洋八路”。
袁升科、骆继铭离休前先后担任过原武汉军区空军宣传部副部长;高斌是报告团的法律专家,曾任原武空军事法院院长,参加过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66岁的陈木康、63岁的杨乐升,算是报告团的小弟弟,离休前分别担任师政委、副政委。
在马国昌家门后,记者看到两张自制的表:《马国昌95年已报告单位登记》、《待安排的单位》(多次来人邀请的)。表中载明,今年1月5日到5月22日,共报告46场。差不多平均3天就有一场报告。5月16日至22日,先后在武昌区老干部局、武钢计控厂、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船舶工业学校、中南建筑设计院等6个单位作报告,除21日星期天外,其余每天都有一场报告。从1983年离休至5月22日,他已作报告981场,听众81万人。
程远常说:“我们作报告,不是重复历史,再现历史,而是要进行知识的较量,感情的交流、心灵的碰撞,非认真对待不可。”为此,每一场报告他们都看成一场战役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刘文科认为,作一场报告就是一次冲锋。党的十四大召开时,刘文科正在医院住院。他反复学习党的十四大文件后,主动提出要给医护人员讲讲学习十四大文件的体会。他在讲述自己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以后说:“当年我们提着脑袋干革命,为的什么?为的就是国家富强,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基本路线说到我们老同志的心坎上了。”说到这里,他稍作停顿,笑着说,“党的基本路线谁能全文背下来?好,现在我把基本路线背一遍。”说完真的一字不落地背下来,顿时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
只有小学文化的陈木康为了讲好当年跟随王震中原突围回延安的亲身经历,找来了所有中原突围的史料,和病休在家的妻子一起列提纲、选素材,字斟句酌写出了5000字的讲稿。他还不放心,让妻子当听众,提意见,反反复复讲了十几遍,夫妻俩整整折腾了23天。曾当过武空宣传部副部长的骆继铭,为了讲好《为什么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课,跑遍了武汉三镇大大小小的书店,先后查阅了十几个版本的《中国近代史》,花200多元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20多本参考书。
在马国昌家里,人们找到了一张外孙女媛媛给外公的“献词”:
“爷爷,你是属牛的,你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常常被人拉去作报告,又不要报酬,你默默奉献,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楷模。不过,我对你也有点意见,家里的事你管得太少了……”
这不止是写给马国昌的,也是代表青少年们写给“老战士报告团”的献词。
“哪怕是一块冰,也要让你放出绚丽的光彩”
——唤回东风满人间
这是情的交融,心的沟通。
湖北省司法厅邀请程远去劳教所作报告,他事前了解到武汉地区在押犯中绝大部分是青少年犯,十分痛心。这一夜他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一首充满父爱、感情炽热的诗篇成熟了:“朋友,你可曾听到父亲的呼唤,母亲的悲怆。孩子,快觉醒,快觉醒,快觉醒。快与昨天一刀两断,快点燃起生命的火花。昨天,你曾是那样贪婪、那样荒唐、那样昏沉、那样迷惘、那样凶残、那样骄狂……你把人生看成冒险,把社会看成肆意凌辱的游乐场,你一步步向罪恶的深渊走去,终于走进这特殊学堂。孩子,你绝不能这样……党没有忘记你们,祖国没有抛弃你们,哪怕你是一块冰,也要让你放出绚丽的光彩。孩子,快拿出你的勇气,与昨天彻底决裂,快挺起你的胸膛,去迎接灿烂的阳光……”
报告会台上,程远老泪纵横,台下一片呜呜哭泣声。
1987年春天,马国昌到汉阳大军山少年管教所,给1600多名少年犯作“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的报告。他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13岁参军打仗、18岁进“抗大”学习的情景,还讲了马特洛索夫从一个流浪儿、少年犯成长为著名苏联英雄的故事,苦口婆心劝诫这些失足的孩子浪子回头。
一个月后,马国昌收到少管所所长寄来的少年犯张小林的悔过书。悔过书4000多字,小张写道:“听了马爷爷的报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他13岁参加革命,为人民打江山,我13岁却成了惯偷,做危害人民的事……”马国昌此后还收到200多封少年犯的来信,他与孩子们成了好朋友。
9年来,老战士报告团足迹遍及湖北、河南、河北、广东、福建、宁夏、陕西、山东、北京等十多个省市区,在56所大中专院校、60多所中小学及8家劳教所、数百家部队、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作报告1400多场,听众达93万人,收到听众来信1.3万封。在武汉地区,他们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武汉大学等50多个单位聘请他们担任党的报告员、思想品德教授、校外辅导员等。1992年,老战士报告团被中央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荣获“全国铸魂金杯奖”。
“甘为春蚕吐丝尽,乐当红烛照来人”。老战士报告团九载育人不辍,默默奉献余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铸魂者之歌。(附图片)
图为报告团副团长、“全国铸魂金杯奖”获得者、70岁的离休老八路马国昌与空军某部电话连的官兵们交流学习体会。
李彬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