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小家碧玉与诗化偏向——关于散文诗现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0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金台文论

  小家碧玉与诗化偏向
——关于散文诗现状
张彦加
散文诗创作,前些年曾经有过前所未有的景观:“叶笛”和“短笛”的作家们宝刀不老,更胜当年;新作者层出不穷,朝气勃发,作品如江流不尽,如云山千叠。
然而,近来散文诗创作有些衰微,出现了危机。我想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是散文诗坛充斥着小家碧玉式的作品。当小说、散文界在指责“小家”“小气”的作品时,散文诗界似乎无动于衷,仿佛小家子气是散文诗的天然特性。在一些散文诗作家那里,专注于吟咏小花小草,珍珠贝壳,星星月亮,而且渗透进作品的是小情小感,流露的是小悲小欢,如此还能有什么“大气”之作?
有的散文诗作者片面理解在作品中表现阳刚之气,于是风啊、雷啊、火啊、水啊叹个没完,实际上如吹气球,让人感到连仅有的小情小感也被浮华的词藻淹没了。
散文诗坛对小题材经久不衰的兴趣,固然与作者们认为散文诗只是不超过三五百字的“小格局”“小摆设”有关,然而主要是作者心胸狭隘,缺少对祖国前程和人民命运关注的深层情感和表达的欲望。有了大悲欢,即使写了小题材,也会潜蕴着沉甸甸的分量。如鲁迅所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散文诗作中体现的“大精神”,仍应遵循这一文体把握主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和规律,通过个性表现共性,达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
其二是散文诗创作中的诗化偏向。
散文诗,在波特莱尔为它命名并自觉地实验的日子里,就已经产生了诗的散文和散文的诗。波特莱尔本人将他的散文诗创作看作是“创造诗的散文”。
偏向散文不等于散文因素泛滥。什么是散文因素泛滥?那便是描写的琐碎,不得要领,毫无诗意、诗味可言。而偏向散文的散文诗,是既体现了散文表达情感和写法的自由、细致,又有在情感显示上的“压缩饼干”特性,在字里行间尤其在总体上贮满了诗意,或者渗透着诗的情绪。是否重视偏向散文的散文诗创作,不只关系到散文诗是否真正的繁荣,也关系到对这一文体准确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散文诗究竟如何发展。
无论是偏向诗的散文诗,还是偏向散文的散文诗,事实证明都可以写出很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我们无意扬此抑彼。但是,目前中国的散文诗作者,创作的偏向散文的散文诗实在太少了!如此下去,我真耽心它的“独立文体”资格被取消,又回归自由诗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