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他像一面旗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0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在平山县西部太行深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里汉子,挺起脊梁,率领300多不甘贫苦和寂寞的山民,用鲜血和汗水重新塑造着大山的形象,山里人说:
他像一面旗帜
张晓涛康玮
编者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群众、集体需要他时,他毅然放弃个人发财致富的机会,率领群众同贫困、落后宣战,使村里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并因此赢得了群众的爱戴。这就是本文的主人翁——河北省平山县下口乡石滩村党支部书记张永生。在农村,这样的书记不胜枚举。值此建党74周年之际,我们谨向像张永生一样在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致以崇高的敬意。
灾难是在瞬间发生的。
1993年10月24日晚上10点多。河北平山县下口乡石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张永生驾车走到平山县常峪岭,刹那间,车像醉鬼一样冲向路边的沟里。
张永生因车祸被送进医院的消息,第二天早上传到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顾不上吃早饭,纷纷涌向张永生家里。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以杖叩地:“老天爷怎么不长眼,村里刚有了点模样,永生就出事了,他可是为咱村里的事儿才遭的这罪啊!”
已过不惑之年的张永生卧在病床上,难忘贫困的梦靥给他留下的深深烙印。党的富民春风吹进太行群山时,不安分的张永生借钱买汽车搞起了运输,后来,又搞长途贩运。永生仗着脑子活,信息灵,一年下来收入几十万元,小日子过得红火滋润。可当时的石滩村人均收入还不足200元。永生看到这些,心头针刺般地难受。一些老党员老干部找到他家里,“永生,你带大伙儿干吧,我们豁出去这把老骨头也要支持你,不然,下辈子儿孙也要骂我们!”张永生再也坐不住了。
那时,村集体穷得连张纸也买不起,累计外欠十几万元。永生把村里的资源做了详细的考察:全村300亩耕地,1万多亩山场,山上有丰富的硅石矿,经测算每年开采4万吨,可供开采100年。永生兴奋了,建一座硅砂厂,让山石变金钱!然而对一个穷怕了人,穷散了心的村子,投资四五十万元谈何容易?于是张永生决定借鸡生蛋争取外援。他暗下决心,如果引不回资金,所有的花销全部自己贴。于是,他和55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开会开始跑资金。乡里、县城、市里风雨兼程,马不停蹄。经过四处奔走呼号终于引回资金35万元。村里又集资4万元,建起了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村办企业——石滩硅砂厂。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年产值60万元。
这几年里,张永生还自己拿出几万元带领村民打了大口井,整修了总长度为5公里的两条渠道。他又拿出自己的1万多元积蓄,为村里建起了地面卫星接收站,结束了村民们有电视没图像的窘境。
春天悄悄过去,夏季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悄然而至。永生拄着双拐回到村里,奋战经济沟的战役打响了。大南山里,男女老少齐上阵,中午带干粮,早上7点出发,天黑后才回家。永生每天拄着棍子上山。乡亲们感动地说:“你这样还能上山,我们能不干吗?”他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人们,为村里彻底改变面貌而奋斗不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