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为农服务携手共进——全国物价计量信得过企业启示录(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1
第2版(经济)
专栏:

  为农服务携手共进
——全国物价计量信得过企业启示录(上)
本报记者梅洪如
湖北宜昌磷肥厂在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不利情况下,数年坚持低价销售化肥。去年该厂让利销售300多万元。今年全国化肥货源相当紧张,他们生产的磷肥每吨出厂价仍比省外同类产品低100元左右。
有人嘲笑宜昌磷肥厂“有钱不赚是傻子。”果真如此吗?前不久,记者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表彰会上采访了该厂的会议代表。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理解,宜昌磷肥厂的领导自有主张。他们认为,磷肥厂与农民唇齿相依,保护农民的利益就是保护磷肥厂的利益。农业丰收了,农民有钱了,就会增加农业再投入,这意味着农资市场的扩大,农资企业的兴旺。况且,让利销售也不一定就会亏损。只要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改善经营管理,企业效益还是可以保住的。1994年宜昌磷肥厂实现利税就比上年翻了一番多。
宜昌磷肥厂等一批被称为物价计量用户信得过单位的企业,代表着当前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主流和正气。他们胸怀大局,心系农民,在市场活动中模范地执行国家政策法规,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利益。
在通货膨胀压力下,不少企业采用涨价的办法向农民转嫁负担,“双信”农资企业与之截然不同。他们深化改革,眼睛向内,加强管理,靠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办法尽力消化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有的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扩大市场覆盖面,增加销售额,提高企业效益;有的“一业为主,多业发展”,形成综合优势,“以副补主”,增强支农实力;有的供销社农资企业县级单位和基层单位搞连锁经营,统一核算,减少环节,降低流通费用,等等。
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支农不搞“短期行为”,在为农服务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效益,增强长期支农后劲。实践证明,这些企业的目光是远大的,做法是行得通的。他们心系农民,模范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精神更值得向全国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