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今年的麦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1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今年的麦收
李德民
麦收时节,是中国农民的盛大节日,也是中国农民腰酸腿疼、汗流浃背的艰难时节。
今年麦收,有新气象。节日气氛更浓,苦累程度却有所降低,效率有所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轰轰隆隆的农业机械正在取代农民手里握了几千年的镰刀。据报道:大忙时节,亿万农民和数千万台“铁牛”相继开入金色的麦海,麦区四亿多亩小麦由南向北开镰收割。北京市郊投入各种农机具九万余台,小麦机收率可达百分之九十八;河北今年麦收,在利用本省已有的一点三万台联合收割机的同时,引进调入兄弟省市联合收割机三千台,全省机收小麦面积达一千万亩;山东组织一千五百台联合收割机,利用小麦成熟的时间差,横跨七市麦田开展小麦联合收获。
据河北、河南农民反映,机收一亩小麦农民只需付二十至三十元,而且收割和脱粒干净,还有利于套种玉米。收割机比镰刀快得多,河北邯郸农民说:往年要用七天割完的小麦,今年三天就割完了。京郊一位老农说:“这么些年了,用不着弯腰、流汗、起早、贪晚,农机把农活都干了。我这干了一辈子农活的人,都快把割麦子把式忘了。”一群衣着花花绿绿的青年农民跑到地头,看联合收割机收麦的情景,老农说:“这是村办厂的工人们下班了,他们这拨年轻人根本没割过麦子,您瞧他们多有福气!”
是的,这是福气,是中国亿万农民的福气。农民收麦,从用镰刀到用农机,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年长者还会记得,建国初期展望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最鼓舞人心的一幅图画,就是壮观的联合收割机开进浩瀚的麦海。很可惜,几十年来,由于历史负担的沉重和政策上的偏差,在发展经济特别是在发展农业问题上,走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弯路,受过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使那幅美好的图画总是在人们眼前晃动,就是难以实现,甚至种田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难以果腹。农业,给我们的教训最难忘却。如今,眼前的图画正在变成脚下的现实,至少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已变成现实。而且,除了收割,还有育种、播种、耕地、锄地、施肥、喷药、灌溉等农活,也在变化。农机正在走向田野,农民正在走向富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中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用镰刀,割不出现代化。从今年我国小麦主要产区的大规模机收,使人们看到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实现繁荣、农民走向小康的曙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