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抑制草原退化培育优良畜种科技激活内蒙古畜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抑制草原退化培育优良畜种
科技激活内蒙古畜牧业
本报呼和浩特6月20日电记者傲腾、刘亮明报道:近年来,内蒙古坚持科技兴牧战略,把畜牧业生产中的难题当作科研课题,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收获,全区畜牧业从原始天然放牧跨入了现代科学养牧的新阶段。
1994年全区牲畜总头数已达6000万头(只),产值达67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1664元,分别比15年前的1978年增长近1倍、9倍和7.5倍。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5大牧场之一,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4。可是,长期以来,内蒙古天然草场由于气候及人为破坏和超载放牧造成沙化、退化,使草原的载畜量越来越小。针对这一难题,区内外草原科学工作者大规模地开展了草原利用、草种选育、驯化和草场复壮等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找到了有效抑制草原退化、沙化的科学途径,根据不同类型的草原实施保护、利用、建设,使内蒙古草原得到整体改善。由于牲畜赖以生存的草场得到改善,内蒙古草原的载畜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持续稳定了近10年。
为了提高草场单产和牲畜的个体经济效益,内蒙古畜牧科研工作者经过10多年的科技攻关,已培育出内蒙古细毛羊、科尔沁细毛羊、兴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敖汉细毛羊、内蒙古白绒山羊等优良品种。
近几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还注重了多绒白山羊和肉羊新品种的培育,现已有以绒为主的阿尔巴斯白山羊,以肉为主的乌珠穆沁肥尾绵羊等5个新品种培育成功。同时,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等科技的普遍推广应用大大加速了牲畜品种改良及品种的更新换代。目前,全区各种牲畜畜种改良率已达到63.5%。经改良后羊的毛、肉产量普遍比过去提高1倍左右。去年全区肉产量达75.3万吨,毛产量达5.6万吨,绒产量达2614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360%、76.3%和117%。近年开展的澳美羊“导血攻关”,使600万只细毛羊提高了质量,产生效益3亿多元,被专家誉为内蒙古细毛羊生产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内蒙古大学教授旭日干研究成功“试管羊、牛”尖端科学技术,为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又提供了巨大的高科技储备力量。
加速兽用新药、疫苗研制,畜牧科技工作者被称为草原上的牲畜保护神。在原始状态下的内蒙古畜牧业,牲畜的繁殖成活率不足70%。近10多年来,区内有关科研单位把畜牧生产这一难题作为自己科研课题,运用最新科学方法研制成功了防治牛皮蝇蛆的新型“浇背剂”、“免疫核糖核酸”系列药品等多种兽用新药和疫苗,为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现在百母百子、百母超百子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中的普遍现象。去年,全区幼畜成活率已达到9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