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江苏农林厅研究改进甘薯收获和保藏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1-13
第2版()
专栏:

江苏农林厅研究改进甘薯收获和保藏技术
江苏省人民政府农林厅为争取甘薯(即山芋)多收,并使甘薯在收获后保管好,不霉烂,于九月下旬召开了甘薯技术研究会议。
甘薯为江苏省广大农民冬春两季的主要食粮之一。全省今年栽培面积估计有五百八十余万亩。徐州、淮阴、盐城专区各县,为全省甘薯重点栽培地区,占全省栽培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但去年由于这些地方甘薯收获迟,秋雨多,收获时操作粗放,薯块伤损的多,加以下窖时对碰伤的和遭病虫害的薯块没作适当处理,窖内温度湿度失调,致造成了严重的霉烂现象。所以,如何设法争取甘薯多收和防止霉烂,是该省当前贯彻增产节约运动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会上许多劳动模范介绍的经验,证明甘薯增产的潜力很大,只要采取积极的办法,就一定能够提高甘薯的收获量,并把甘薯贮藏好而不使霉烂。涟水县劳动模范李让四十多年来,每年都贮藏甘薯,因为贮藏方法好,没有霉烂过。沭阳县劳动模范郑长春去年的甘薯虽然遭受水淹,但因为贮藏得好,也没有霉烂。据劳动模范们谈,过去各地因收获时操作粗放,甘薯收得不干净,一般每亩少收三十斤到五十斤,全省如果采取精收细收的办法,以每亩多收三十斤计算,就可增加收获量一亿七千四百万斤。
会议经过研究,提出了关于改进甘薯收获、贮藏技术的意见。
第一,要掌握季节适时收获,防止甘薯遭受冻害和发生霉烂。
第二,要做到细收,争取多收。收获时要深耕、慢耕,把甘薯拾干净,尽力减少薯块的丢失,减少破损。各地要掌握收获季节,以使甘薯不遭冻害。一般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在太阳上升后收甘薯,以免翻出土后被冷空气冻坏。
第三,要做好贮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选好甘薯,凡是破损、有虫斑虫伤的,都要剔除,以防病菌侵入引起霉烂。搬运和入窖时要轻放。选出有伤损、病虫害的薯块,可以先吃或是切晒干子;其次,窖子地点,最好是在高燥、向阳、通风、清洁、土壤结构坚固的地方。如徐州专区各县地下水位低,农民放甘薯的窖子挖了七尺到九尺深,这是有利于甘薯贮藏的。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淮阴专区,窖子只能挖三四尺深,有不少农民用填土加高地基再挖深窖的办法,也是很有效的。此外,对利用旧窖,或是霉烂过甘薯的窖子,要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办法很多,如火烧、撒石灰水、铲去窖底及周围旧土都可以。
第四,要加强对存放甘薯的窖子的管理。甘薯初入窖时,必须注意通风,使温度湿度调匀,以后随着气温的变化,再分期在窖外、窖顶盖草培土,封闭窖门。徐州专区农民采用一层沙土一层甘薯的贮藏法,效果很好。取食甘薯的时间,最好是晴天的中午,时间愈短愈好,以免降低窖内温度。
最后,在甘薯收得多,或是贮藏有困难的地方,还可以把它切晒成干子;但要注意掌握天时,采取早晒、分期晒等办法,以防止阴雨霉烂损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