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德英钻井平台处理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1
第7版(国际)
专栏:德国通讯

  德英钻井平台处理之争
本报记者刘华新徐步青
德国总理科尔和英国首相梅杰,不久前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为一件与会议主题无关的事情争论了一番。原来,国际著名石油公司壳牌集团英国公司动用两艘拖船,将其废弃的石油钻井平台“布伦特·斯巴”号从北海拖向大西洋,准备在离苏格兰约200公里的海域进行爆破切割,而后沉入2000米的深海。这一污染海洋的行动立即引起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和以绿色和平组织为首的民间组织的强烈抗议。科尔总理要求梅杰首相考虑德国等国的呼声,将平台拖至陆地后处理,但梅杰表示不准备收回成命。
据报道,在“布伦特·斯巴”号平台上,有120余吨油污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有毒垃圾。壳牌公司声称,上述垃圾中,大部分是沙子,有毒金属品只占0.15%,石棉一类的东西还可以和海水化合,而且这一行动已经过近3年的可行性论证,比拖到陆地进行处理更为有利。德国方面则认为,油污流入大海会造成环境污染,石棉等物质污染鱼类,间接危害人的健康,应该在陆地上对这些有毒垃圾进行彻底处理,壳牌公司的举动是不负责的。德国外长金克尔表示,英国此举是要把海洋变成垃圾场。德国环境部长、农业部长也都提出了抗议。
早在这一行动开始之前,大批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曾短期占领“布伦特·斯巴”号平台。不久前,在丹麦举行的第4届保护北海会议上,德国等国已告诫英国不得采取污染海洋环境的行动。当这一行动正式开始后,德国等国的抗议浪潮达到了高峰。绿色和平组织、德国环境与自然保护协会等发起抵制壳牌公司,德国各政党在这一问题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团结”,纷纷号召人们不去壳牌公司在德国的加油站加油和购物。
英国坚持原有立场,主要是出于节省资金的考虑,因为沉入深海比在陆地上处理,大约能省几百万马克。人们指出,英国历来在西欧协调环保政策时,别别扭扭,突出一国私利,不与欧洲大陆国家相配合,而且奉行双重标准。就在上述保护北海会议上,英国指责以捕鱼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丹麦、挪威等国应对北海鱼类减少负责。英国舆论抓住北欧国家鱼类加工业大做文章,认为把成批没有食用价值的玉筋鱼、西鲱鱼肢解分尸是违反了“动物权”。不久前,欧盟讨论动物长途运输是否应该限时加以保护时,英国人最为积极。而这次,英国为了一家经济私利,把100多吨有害物质倾入大海,却闭口不提什么“动物权”、“鱼权”。
预计“布伦特·斯巴”号平台将在一周左右抵达目的地。眼下,除德国外,荷兰、丹麦等国的抗议行动也日益高涨。德国前几天甚至连续发生枪击、焚烧壳牌公司加油站的暴力抗议事件。据报道,在德国的1700个壳牌公司加油站受制裁行动的影响,销售额已平均下降约20%。
此间分析家认为,随着“布伦特·斯巴”号钻井平台逐渐靠近大西洋预定海域,德国等国的抗议行动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就目前情况看,英国寸步不让,能否最后收回成命,仍在未定之天。(本报波恩6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