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8阅读
  • 0回复

盲目引进人才弊病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9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盲目引进人才弊病多
时下,人才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和企业家所重视。很多地方通过调进、借用、短期聘用等形式引进适用人才,缓解了本地经济建设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快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也确有不少地方,盲目引进一些本地并不急需或专业不对口、无真才实学的人,使被引进的人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带来一系列危害:
干扰国家对人才的宏观调控,导致人才流动失序。有些地方领导不顾国家大局,为本地利益相互挖人才,同国家争人才。不惜用高工资、宽住房等手段将有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骨干人才、军工人才和教师挖来,使国家建设得不到保障。现在一些地区的人才市场搞不要户口、不要档案、不要人事关系的“三不要”流动。如苏北某市人才管理部门明文规定,引进本地急需人才可以实行“三不要”,只需履行报批手续即可。而下属单位执行时,则连报批手续也简化了。
加剧了局部地区人才结构失衡。从目前人才流动情况看,输出人才的多是贫困地区和内地一些乡镇企业。苏北某县一家人才市场,去年从西北引进二十三名毕业生,有十四名是乡镇企业委培生,其余九名是应去贫困地区和矿山井下艰苦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这二十三人都是同用人单位签有委培费用合同的,他们另择岗位,加剧了贫困地区人才紧缺的状况。
压抑本地人才积极性。一方面,现在人才趋城流动、趋利流动。引进的人才在工资报酬和住房待遇上都高出本地科技人员甚多,造成本地科技人员心理上不平衡,压抑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来自外地的人才充斥工作岗位,造成本地人才的虚假饱和,影响本地籍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如某县人才市场去年引进外地十五名财会、管理专业毕业生,而本地当年毕业的两名大专和五名中专财会专业统配生却找不到工作。
为携秘者提供方便。从以往发生的人才流动争议纠纷来看,在“三不要”引进的人才中,有些人为抬高自己的身价,从原单位窃走图纸、资料,给原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况并不鲜见。
盲目引进人才,利少弊多。一些人以引进人才为幌子,搞“关系引进”,将自己的“关系人”引进来。还有一些人搞等价交换,今天我给你引进一个关系人,明天你帮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更有甚者,利用引进人才,行贿、受贿,违法犯罪,严重损害人事部门形象。
上述这些问题应引起用人单位和人才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江苏射阳县人事局 蔡宝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