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独树一帜——介绍河南省镇平县农资连锁经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2
第2版(经济)
专栏:

  独树一帜
——介绍河南省镇平县农资连锁经营
本报记者赵志文
河南省镇平县的农资供应工作令人耳目一新——去年全县农资供应无“脱销”一说;商品价格统一,全县无二价;伪劣商品无处藏身,农民购买放心;在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中,重塑了供销社的形象。
镇平县农资公司经理张荣伟向记者讲述了该公司独树一帜的秘密是:连锁经营。
  为什么搞连锁经营
近两年,自化肥等农资由专营改为统一经营后,农资市场一度出现了经营渠道多、市场秩序差、销售价格乱的局面,劣质商品时常出现,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供销社农资企业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系统内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难以发挥主渠道作用。
镇平县农资公司和基层社通过反思认识到:作为基层社虽网点广、市场大,但由于部分社经营亏损,资金有限,无力组织大批量的商品,迫切需要有牢固的货源基地作后盾。而县公司尽管在资金和货源方面有优势,但需要方便农民购买的网点和广阔的销售市场。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们决定从改革农资流通体制入手,把公司和基层社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实行县级农资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的基本做法
连锁经营的基本做法可概括为四句话,即连锁经营,一级核算,三级服务,统一管理。
连锁经营。县公司和基层社联合,成立农资连锁经营站,以基层社生产经理部为基础,由基层社提供经营场地、设施,县公司负责农资货源。
一级核算。公司和经营站分工明确,公司管购进,基层社管销售。县公司对经营站调拨的化肥以进价为基础核加实际运杂费,不加任何差率,取消公司对基层社的批发环节,统一差率,统一价格,变两级经营为一级经营,变两级核算为一级核算,变两个差率为一个差率。
三级服务。县公司为龙头,基层社为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站为阵地,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县供销社成立系列化服务领导小组,负责农资供求平衡调查预测、计划安排、督促落实。县公司成立系列化服务中心,组织协调和指导各经营站、庄稼医院、村级服务站的科技服务和技术人员培训,收集、传递、反馈服务信息。经营站负责本乡农资供应,通过庄稼医院搞好技物结合配套服务,开展科技咨询,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和技术推广工作。村级服务站重点搞好物资供应和技术宣传,开展预约定货,送货到户,服务到田,配合乡镇庄稼医院进行大面积承包。
统一管理。一是统一安排计划,二是统一筹措资金,三是统一组织调拨,搞好余缺调剂,四是统一制定价格,五是统一检验质量。
  连锁经营喜见成效
实践证明,镇平县农资公司的做法符合当前农资市场的客观要求和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因此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了农资供求总量平衡。以满足全县农业生产需要为己任,积极做好农资商品的淡储旺供。去年供应各种化肥10.5万吨、农药81吨、农膜24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9.6%、3.5%和25.3%,保证了农业生产在多灾之年仍能取得较好收成。
减少了流通环节、保护了农民利益。由于注重了信息,货源抓得早,储备量大,加上减少了环节,节约了费用,因此,在价格执行上,小化肥每吨比邻县低20—30元,仅此一项即减轻农民负担近300万元。
发挥群体优势,增强基层社活力。实行农资连锁经营后,基层社与县公司由过去的“两张皮”合成“一体化”,优势互补,规模经营,壮大了供销社的整体实力。1994年全系统完成农资销售5100万元,较上年增长33.8%;实现利润150万元,较上年增长149.6%,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7个参加农资连锁经营的基层社丢掉了亏损帽子。全系统的商品损耗由过去的6‰降到4.2‰。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其中化肥销售占社会供应总量的95%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