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缤纷百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2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缤纷百色
本报记者钟嘉
前不久,我们来到革命老区广西百色。百色起义、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60多年前轰轰烈烈的一切,对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人来说,犹如一部意味隽永的黑白影片,不时地在眼前浮现。今天的百色,阳光下亮丽、丰富的色彩,与那黑白影片交叠在一起,令人兴奋莫名——这就是百色吗?这就是邓小平领导过起义的百色吗?这就是以贫困出名的百色吗?
4月芒果正扬花,百色几个市县那些千亩万亩连片的芒果园里,杏黄色的硕大花穗缀满枝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美丽。百色地区现在有20万亩芒果园,绝大多数是近两三年在荒芜贫瘠的山坡上开发出来的。别看这些荒坡都是黄红色的砾土,杂草都难生长,可成排成列的芒果树茁壮茂盛,预示着丰收与富裕。
在田东县的合乐芒果场,一位姓黄的壮族农民告诉我们,他家7口人,原来住在石山区,种的地分散在石头窝里,按能种多少棵玉米推测,大约只有2亩多。现在县里用扶贫经费为他们100多户贫困农民在合乐盖了房,买了芒果苗,租了1000多亩荒山坡,只要他们下苦功,两年后芒果收获期一到,生活就会好起来。
百色许多地方的土质、气候适宜种芒果,许多荒山坡可以开发利用。田阳县那坡镇有一个叫弄蕉的荒山沟,几年前从石山区搬来16家贫困户,他们的带头人是莫文珍。莫文珍听说种芒果收益好,就几次跑到南宁去请教农科专家,冒着风险贷款开荒种芒果。去年弄蕉村的芒果树有1600株挂了果,一下子收入8.7万元。
这两年,百色地区的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来投资与农民合作开发土地种植芒果,从南宁到百色的公路边,可以看到一个接一个的芒果园。百色的同志直惋惜未到季节,不能让我们尝一尝百色芒果的香甜:“那青皮芒,甜得很哪!”
右江河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芒果开花时水稻田里正一片嫩绿。“气候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百色地委书记兼行署专员李克说,“如果只种粮食,地力跟不上,市场又狭窄,土地、气候资源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老百姓种田也太辛苦,难有积极性。可这地如果换一种种法,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组织山里的农民冬天到河谷地带种菜,这种作法在百色叫“异地开发”,这几年作为扶贫的一种成功作法正进一步推广。田阳县那坡镇永常村去年冬天有20个劳力到河谷地带租60亩冬闲田种西红柿,每人赚了4500元。河谷地区的农民也欢迎这种作法,他们每亩收几十元地租,还可落下种菜后的绿肥;忙过两季水稻后的冬天,他们也可出去做做买卖,赚点外快,两全其美。
我们在田阳县吃的两餐饭,桌上一多半是各色蔬菜。碧绿的空心菜、四季豆,青白色的苦瓜,藕色的茄子,红红的辣椒,还有南瓜苗、番薯藤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山野菜。
在百色,过去居住在山区里的壮、苗、瑶等少数民族群众,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方式的落后和思想观念的保守,长期守着大山和贫穷度日。现在,种芒果,种甘蔗,种树,种菜,养羊,养鱼……他们有了许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办法。
(附图片)
压题照片:田阳县的芒果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