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数码文字规范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2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金台随感

  数码文字规范小议
肖赛亮
中国汉字风格独特,据说颇令一些学中文的洋人头疼。怎会不呢?单那表示数码的字就有两套,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是一种;还有一种称大写,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后来,阿拉伯数码普及,就更热闹了,0、1、2、3、4、5、6、7、8、9。尽管“三位一体”,国人不怕其混杂,使用时有个约定俗成,该谁出台谁出台,不致萝卜豆腐一锅煮,写者顺顺当当,看者一目了然。
不知什么原故,不久前有个新规,公开发行的报刊,凡遇有数码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码。这不难,编辑同志们留一下神,离不了谱。
可问题来了,在某些文句中,编者为难,读者也为难。比如:
“今天是第一个大周末”,是用“一”还是用“1”?
“前面来了三群青年人”,用“三”还是用“3”?
按旧规,这些数码用汉字显得般配自然,改成阿拉伯数字,既突兀又别扭。
规范后的数码用字,在读数上也不免造成混乱。比如:
“1990年”,这好读,“一九九○年”,没差别;
像“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依规则是写成“38年过去,弹指1挥间”,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这一读就起了质的变化,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按规范是否也要改成“2个黄鹂鸣翠柳,1行白鹭上青天”呢?
这并非故意“抬杠”,而是已经经常出现的笑话。
这么一“规范”就反而显得不规范了。
汉字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写和读都有一套很严谨的格局,第二批简化汉字便是囿于无法继承这格局而胎死腹中未得问世的。对数码文字也要严肃对待,不要轻易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它,使其支离破碎。依愚拙见,对现行数码字的“规范”,不如放其“回归”。当用阿拉伯数码的用阿拉伯数码。要相信,像鞋子分左右脚一样,不会搅乱的,只会显示我国民族文字的和谐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