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摩天楼下好六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摩天楼下好六连
新华社记者郑国联吴东峰新华社通讯员黄群文本报记者刘霄
深圳,摩天楼下的商品世界千姿百态,色彩缤纷。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这座现代都市里,人们不仅为自己创造的经济奇迹而自豪,也为拥有一支在保卫、建设特区中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而骄傲。被广州军区授予“深圳特区好六连”荣誉称号的某部六连就是这支部队的杰出代表。
与特区一起成长的六连官兵,以特区为课堂,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展示着特区军人的崭新风采。
人民战士的胸怀比大海还要宽广
在豪华的荔枝园宾馆,六连战士郝劲云、杨振为了抢修宾馆的电话线,连续奋战了4天4夜。他们在总机房对线,往各个房间拉线。紧张的工作,使他们极度疲劳,完成任务后便倒在宾馆的角落里睡着了。当宾馆领导向他们致歉时,两位战士说:“只要没耽搁接待外商的工作,我们累点、苦点,心里也是甜的。”龙岗镇兴修“三资”企业开发区破土动工前,急需转移1000多米地下电缆。六连闻讯后,立即派出20多名官兵前往支援。官兵们在污泥和脏水中连续干了半个多月,将电缆改道成功。
六连与一些三资企业是邻居。在1989年春夏之交,有的三资企业一度停工关闭,六连的干部战士便主动承担起义务巡逻护厂的任务。不久,一位港方老板放心不下自己的工厂,悄悄地回来探听虚实。当他看到工厂在解放军的看守下安然无损时非常感动。他说:“我回去告诉同行,马上回来恢复生产。”另一位香港老板对记者说:“六连官兵的行动,使我加深了对解放军的了解,他们的胸襟比大海还要宽广!”
  用铁的纪律塑造文明之师
六连官兵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军队纪律的模范行动,实践着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纪律就是形象,形象就是生命。”
总政治部的一份调查表明:六连官兵没有参与走私、炒股、经商的;没有进发廊、舞厅及赌博场所的;没有介绍亲友来特区打工的;全连每年近百次外出人员查线、巡线,没有一次违犯群众纪律……
六连有两个远离连队长期单独执行任务的哨所。哨所驻地与香港隔海相望,是走私分子想钻空子的地方。一次,一位熟人找到哨长周荣华,提出在哨所存放100台走私录像机,两天时间给1万元报酬,并当场拿出2000元作定金。1万元对每月收入才几十元的战士来说无疑是个大数字,况且周荣华刚接到家中来信,说修房的砖瓦钱没有着落,眼下只要点个头,就可得到大把钞票。他严辞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并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作了举报。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实行了许多特殊政策。身处特区的六连官兵执行纪律不搞任何特殊,而在遵守纪律上却用特殊标准要求自己。有一年年底,连队组织即将退伍的老兵到小梅沙游览,返回时车子在沙头角抛了锚。在深圳当了3年兵没进过一次沙头角的老兵们议论开了:“这就是沙头角啊!”“不到沙头角不算到深圳。”此刻,他们多么想进去看一看啊!执勤的武警战士主动提出可以通融通融。老战士们围成了一圈商量如何对待这个难得的机会,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进沙头角需要特殊通行证这是铁的纪律,尽管自己即将脱下军装,也不能违犯纪律。于是,这批老战士只是站在沙头角门外照了一张相便离开了。
    本色在新时期闪光
在“南京路上好八连”曾经发生过一个脍炙人口的一分钱的故事。无独有偶,在六连记者也听到了一个一分钱的故事:
今年3月的一天,六连文书赵海涛到红岭邮局去寄挂号信。排队时,他发现地下有一分钱的硬币。这时一个小青年走过来,小赵忙提醒他别踩着钱。那青年用脚把一分钱踢到了一边说:“现在什么年代了,谁还稀罕一分钱。”小赵弯腰把一分钱拣起来,并把它擦干净,郑重其事地交给邮局里的营业员。
旁边的顾客发出一片赞叹之声。
六连驻地罗湖区,单以其土地上的财富计算,足可以在地面铺1厘米厚的10元一张的人民币。在这块“黄金地”上,一分钱的使用价值确实微乎其微。但六连指导员却在军人大会上表扬了这件事:“捡起一分钱,捡起了一种精神。”
一分钱精神之光,在六连的生活中处处闪烁。
如果你在六连生活一段时间,就会观察到许多与周围环境既相映成趣又相映成辉的情景。
当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光泼撒在路面时,六连的护线兵则利用这个光亮在业余时间为504公里的通信线路装接保护地线。当深圳目前最高的大楼地王大厦正以两天一层的速度向上“长”时,六连的水电兵却在为维修连队的水龙头、日光灯等动“小点子”。
六连官兵的艰苦创业精神,更多的是反映在完成通信业务的任务上。1993年9月,深圳市暴雨成灾,六连维护的线路多处被毁坏。连长郭超立即带领10多名战士紧急出动抢修。大家打着手电,一步一步寻找断点。焊接电缆不能沾水,带来的作业伞挡不住雨水,几个战士便紧紧地围在一起,组成一个密不透风的“人伞”。当他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将电缆修复时,又获悉一处电缆被大水冲坏,大家二话没说,火速赶到现场抢修。在一条宽近30米、深15米的河流面前,战士们纷纷扑向洪水,有人即刻被冲出10多米远,但他们依然泡在水里查线、接线,直忙到凌晨4点才返回连队。这时他们累得连吃夜餐的力气都没有了,可是当上级告知又一处电缆中断时,他们一骨碌地跳起来,再次冲进茫茫雨夜……
数字是枯燥的,但下面这组数字却反映了艰苦创业精神的巨大力量:1990年以来,六连接转电话165万多次无差错,排除大的故障1990多个(次),调设专线1500多条,寻线、抢修线路2400多公里,紧急抢修电缆30多次,执行临时重大通信保障任务110多次,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迎接挑战人才辈出
霓虹灯下的都市夜生活五彩缤纷。但夜幕降临后的六连营区,处处呈现出挑灯苦读的景象。
深圳渴求人才,重视人才的热风,掀动着六连官兵的心底波澜:特区的今天就是内地的明天,没有真才实学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有一次,深圳市红岭书店进了一套《鲁迅全集》。书店营业员好生奇怪:这套290元18卷的“大部头”书的购买者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这位营业员当然更不会想到,这位名叫赵海涛的六连战士为了多学一点知识,几乎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用于买书:鲁迅、巴金、沈从文、梁实秋……当兵才两年就有个人藏书346册,有关鲁迅的著作就有45本,还写了数万字学习研究鲁迅的笔记。
今年3月5日那一天,连队在红荔公园组织学雷锋活动。有一位手拿大哥大的老板,站在司机陈小平摆的修表摊旁看了好久,他问:“修表学了几年?”“好几年了。”“什么表都能修吗?”“差不多。”“我这表呢?”“没问题。”10分钟后,小陈把这只价值14万元的劳力士表交还给老板:“好了,没问题了。”老板又惊讶又钦佩:“我跑了好几个大店都不敢修,这个兵真行!”
载波分队的唐丽红入伍后把学习的目标定在攻克日语上。床头的日语教材、小型收音机和日语磁带,成为她日夜相伴的良师益友。有时遇到疑难问题就写信、打电话到深圳大学外语系请教。经过不懈的努力,她退伍时达到了中等专业日语水平,桂林旅游局等3个单位争相聘请她当日语翻译。
六连被称为“书香连”、“人才连”。目前全连有个人藏书1530册,最多的346本,最少的也有25本。连队有一个4880多册书的图书室,订了40多种报纸、杂志。为了满足官兵成才的强烈愿望,连队开办了电工、写作、书画、英语、电脑、经济管理等培训班;为了激励官兵的学习热情,连里把上级先后奖励他们的7000元钱,全部用来设立文化学习奖励基金。
10多年来,连队涌现了80多名技术能手,60多名优秀话务员、值机员,在各级专业比武中30多人夺得名次。连队训练值勤多次在军区和总站比武中名列前茅。不少干部战士转业退伍后被深圳市录用,有的当上了经理、外文翻译,有的被聘为技术指导、工程指挥等。
面对摩天楼下五彩缤纷的世界,六连官兵在向前,共和国军队在向前。
(附图片)
抓好连队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图为六连战士在阅览室读书的情景。压题照片黄旌整摄上图王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