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好校长傅映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界人物

  好校长傅映柏
新华社记者尹鸿祝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13年前是一所十分简陋、被人嫌弃的小学。如今,它已响当当地进入中国名校之列。
一些教师、家长告诉记者,二十七小学的变化,多亏了有一位好校长——傅映柏。
32年前,当傅映柏走进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她面对的是一间破旧的教室、两名教师和22名不同年级的学生。
1982年,在二十七小教了近20年学的傅映柏,由副校长升任校长。她面前的8间教室依旧是破烂不堪,用砖头垫起的一张条凳上要坐四五个学生。教师没有办公室。学生的语文、数学及格率不足一半。
一名新分配来的女师范毕业生来学校报到看到这种情景边哭边说:“这算什么学校,简直像个破烂市场。”
傅映柏痛在心上。她说,一定要让学校变个样。
为改善学校的条件,傅映柏带领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撬石头,运沙子。她把自家的木料用来做教室的门窗,把自家的桌子搬来给教师当办公桌。新来的教师没床,她把自己孩子的床拉来用。
不少学生的家长为傅校长的行动所感动,有的送来几块砖,有的送来半袋水泥,有的把自家准备盖房子的石子拉到学校。她的真诚,也换来了海口市内外几十个单位的支持。在1989年的教师节茶话会上,海口市市长当场拍板:市里拨专款,为二十七小盖教学楼、建教师宿舍。
学校教学楼正在施工,三封“姐姐病危”的电报从家乡发来。傅映柏自幼失母,是姐姐代替母亲给她挚爱,她真想马上飞回姐姐身边。可眼前的情景怎能离开呢?她给姐姐发回电报:“我的好姐姐,有情人却要做无情事,请求您原谅吧。”10多天后,姐姐离开了人世,终未能见她最后一面。
1984年,傅映柏的爱人从海南调往广州某部队,孩子们也迁到广州。不久,她也接到调往广州某小学任校长的调令。然而,当看到二十七小师生依依不舍的目光,想到建校的艰辛,她留了下来。
随着海南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一些腐朽思想也侵入学校。有的学生吸烟、看黄色录像、打架斗殴……这一切刺痛了傅映柏的心:“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而这取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1988年8月,她着手进行德育整体改革。
德育领导小组、校外德育队伍、家长学校相继建立。不久,又有了学工、学农、学军、传统教育、自我服务锻炼基地。德育内容也由浅入深,礼仪、行为规范、道德和思想教育成为系列,德育方法形式多样。坚持不懈地做德育工作,使学校校风、学风焕然一新。1993年,全校学雷锋、学赖宁小组发展到214个。几年来,学生的三好率在35%以上,操行甲等以上的达98%,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家长对记者说:我们把孩子送到二十七小,一百个放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