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如何提高食品的档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3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绿色食品·新的希望⑤

  如何提高食品的档次
本报记者刘鲜日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出食品档次问题?原因很简单,经济发展了,国人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消费观念便发生了大的变化。有资料表明,近些年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199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148元,1994年提高到1500元左右,这其中,有一半左右用在食品消费上。这部分增长的消费中很多集中在高档次的食品消费上。食品消费,维系着人类的生存繁衍;食品消费,更体现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我国改革开放17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人在基本解决了温饱之后,在吃的方面已不再只求吃饱,还要讲吃好,从单纯的填饱肚子就行,向选购和消费高质量的食品转变。
这种趋势,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早就有所体现。一份资料表明,1990年,原联邦德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2320美元时,高档次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占到总消费支出的1%;1989年至1994年,日本的年人均国民收入为23810美元,其有机食品销售额占食品销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8%;瑞典、法国等国的情况也与此相类似。
有机食品,在中国叫做绿色食品,它的特点在于既营养、安全,又质优而无公害。在国内,对于高档食品,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误以为价格高的食品便是高档食品;而有些人则以为广告做得多,出了名的食品一定是高档食品;也有人认为质量高的食品就一定是高档食品。专家们则认为,高档次的食品至少应该同时兼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它的内在质量要高;二是除了产品本身有益人类身心健康之外,其生产过程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三是消费者在购买它之前能够尽快熟悉和接受它。绿色食品所以被归入高档食品,就在于它具备了这些条件。
就目前我国的食品情况看,整体来说,质量在提高,但档次上还远远不够。有的食品虽然质量高,但生产过程中掺进不少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质,或多多少少有农药的残留,安全保障性能低;有的食品包装精美,但实际营养价值不高;有的食品售价很高,但难以让大众从心理上接受。诸如此类,都有一个亟需提高的问题。
国务院于1993年颁布实施的《90年代中国食品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十分注意提高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原料品种,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大力开发绿色食品”。讲的就是要提高食品档次。那么,到底如何提高食品的档次?首先,食品生产企业要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全面提高食品的质量,不断降低食品内残存的对人体有害的成份,提高其营养价值,切忌粗制滥造;其次,要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一大批优质、无污染的农副产品基地和食品原料供应基地;最后,食品制造过程的控制要由从前的单纯注重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逐步转变到对食品原料种植、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多环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减少生产过程中添加物质的用量,增强食品的安全保障。在这方面,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绿色食品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