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山村致富领头雁——记永春县美岭村党支部书记苏新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4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村致富领头雁
——记永春县美岭村党支部书记苏新添
潘帝都许守尧
美岭村变了,变得快,变得有点神奇。
美岭村坐落在闽南永春县莲花山麓,距县城110公里。过去,这里交通闭塞。全村82户人家、400多位村民,长期居茅棚、住木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种谷、卖柴为生。至1980年,人均收入仅70元。“穷窝”是美岭的代名词。
如今,美岭村公路连结神州大地,电话通往五湖四海,电视接收八方频道。十几家村办企业,终日机声轰鸣,不绝于耳。新建民宅,红墙碧瓦,绿树掩映,胜似乡间别墅。1994年,该村财政收入18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超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成为福建省的“明星村”、“文明村”。
短短几年,美岭变了。这是与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苏新添分不开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朴实能干的苏新添成了村里群众自发拥戴的致富领头人。
美岭村人千百年来一直靠竹片松枝照明。修电站已成了几代人一个难圆的梦。为了圆梦,苏新添走家串户,动员村民们出资出力建电站。他率先把自己几年来在外打工积攒的2.3万元全部拿出来。群众感动了,纷纷把卖猪的钱、办嫁妆的钱都交出来,多则上千元,少则数十元,七拼八凑了8万元。1985年,美岭人在苏新添的带领下,披荆斩棘,砌石垒坝,在村边溪旁建成了第一座40千瓦的水电站。电站建成,不仅每年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多万元,也带动了村里其他事业的迅速发展。
苏新添又提出修建公路的设想,得到了全村群众的热烈支持。他领着全村的党员和群众苦干实干,路修通了,封闭的美岭村终于豪迈地走向了大千世界。
苏新添的思路更加开阔了,他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奔小康办工厂”的设想,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兴办企业,让沉睡的大山献宝。他利用村里木材资源,进行深加工,投资2万元办起了制材厂,第一年就实现利润6万多元。接着又投资50多万元办起了胶合板厂,年创产值200多万元,获纯利30多万元。
村里该利用的资源差不多都利用起来了,还有什么大企业可办呢?苏新添敏锐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基础工程建设将要配套跟上,水泥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于是他决定在永春与漳平交界处办一座大型水泥厂。一些好心人劝他不要去冒这个险。但是,苏新添是个认准道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说干就干。1993年3月,一个总投资2500万元,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正式动工了。为了尽快建成这个水泥厂,他几乎每天吃住都在工地上,有次因劳累过度,昏厥在地,被送往医院输液,他针头一拔,又扎进工地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么大的厂子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一次点火成功。这个闽南最大水泥厂的建成,标志着美岭村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美岭水泥厂1994年一投产,产品便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
现在,美岭村已拥有13家企业,还成立了农工商贸易公司,全村经济结构也由农业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化。
美岭人过上了好日子。村里上了60岁的老人,每月可领80元的退休金,孩子上学、医疗全部免费。
苏新添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建省劳动模范,当选为省、市人大代表。
在荣誉面前,苏新添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就没有美岭的今天,也就没有我老苏的今天。我决不会忘记党的恩情,一定要带领群众,继续艰苦奋斗,把美岭村建设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