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和平站太空迎远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和平站太空迎远客
许恒声
至6月25日,俄美3名宇航员组成的联合乘员组,已在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上共同工作了101个昼夜,超过了原计划的95天。他们在完成了生物学、医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大部分实验任务后,正急切地盼望着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俄美航天器在20年内的首次太空对接。它是俄美欧联手的“阿尔法”国际轨道站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俄美联手开发太空的庞大计划,双方在今后几年内将在联合航天飞行和建造太空轨道站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俄美太空合作计划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5年起的两年内,两国宇航员将先后10次联合飞行并进入俄罗斯的“和平”号第一代太空轨道站,以探索双方的工程和科研人员在未来的太空实验综合体中合作共事的具体办法;第二阶段,双方将于1997年在太空轨道上共同建造一个永久性的新一代太空轨道站,作为未来的太空实验综合体的核心;第三阶段,双方将在1998年至2001年间把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的若干个太空实验舱、宇宙飞船与太空轨道站实现对接,最后形成一个可一次容纳6名宇航员长期工作的太空实验综合体。
  创造“第一”的人们
为实施这一计划,去年2月3日,35岁的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克里卡廖夫成为第一次乘坐美国航天飞机的俄罗斯宇航员。他与5名美国宇航员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飞临南太平洋上空时,与飞在加勒比海上空的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上的宇航员通话成功。
今年2月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进入轨道三天后终于赶上了俄罗斯“和平”号太空轨道站,在距地面395公里的太空轨道上实现了两国航天飞行器第一次会合。两者之间的最近距离只有11.3米。会合达到高潮时,双方宇航员隔窗相望、招手致意。“发现”号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今年6月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轨道站对接进行预演。
目前正在“和平”号工作的3名宇航员,是今年3月14日乘俄罗斯“联盟TM—21”号飞船进入太空,并于16日与载有3名乘员的“和平”号太空轨道站对接的。乘员之一的诺曼·萨加德今年51岁,他是第一位乘坐俄罗斯航天飞行器并第一次踏足“和平”号轨道站的美国宇航员。当他从飞船舱中一探出身子,即受到了轨道站上乘员组的热烈欢迎:刚创造了女性逗留太空时间新纪录的叶连娜·孔达科娃热情地拥抱并给了他面颊匆匆的一吻。
其时,美国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正载着7名宇航员飞行于太空,他们与“和平”号太空轨道站上的6名宇航员一起创造了在同一时间太空中飞行人数最多的纪录:13人同游太空!
  他登过中国长城
3名在“和平”号轨道站上工作的宇航员中,有一位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朋友——根纳季·斯特列卡洛夫。他1991年4月曾应中苏友协邀请,来北京参加纪念苏宇航员加加林首航太空30周年的活动。他说,从太空看万里长城,就像一条很细很细的线绵延在大地上,但我知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是人类的骄傲。所以到北京的第二天,他一大早就奔向长城。他希望俄中两国宇航员携手飞向太空的日子不会太远。
反应敏捷知识渊博的斯特列卡洛夫今年54岁,从1980年第一次进入太空,如今已是他的第5次太空飞行,累计飞行时间达160多天。他已先后三次与外国人在太空合作:1984年他参加了苏印国际宇宙飞行;1990年12月,他与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外国新闻工作者秋山丰宽(日本)在“和平”号上共度8天后一同返回地面;今年3月,他又和第一位乘载俄罗斯宇宙飞船的美国宇航员萨加德一起进入了“和平”号。如果这次俄美太空对接成功,已两次荣获“苏联英雄”勋章的斯特列卡洛夫,又将为人类航天史添上辉煌的一页。
据此间报道,为准备6月26日“阿特兰蒂斯”号与“和平”号的对接,5月12日至6月2日,“和平”号上的机长,俄罗斯宇航员弗拉基米尔·杰茹罗夫和宇航员根纳季·斯特列卡洛夫已先后5次走出舱外检查有关对接的准备工作。6月2日莫斯科时间2时05分进行第5次检查时,这两位宇航员在舱外工作了半个小时,完全用双手重新配置对接设备。诺曼·萨加德则在舱内密切注视工作的全过程。(附图片)
今天二月美俄航天器进行的对接实验。
①美航天飞机
②“量子2”号实验舱
③和平号轨道站主体舱
④“联盟”号飞船
⑤“量子1”号实验舱
⑥“光谱”号实验舱
⑦“晶体”号实验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