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精雕细刻十六年——访《文心雕龙》译者桑德拉·拉瓦尼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精雕细刻十六年
——访《文心雕龙》译者桑德拉·拉瓦尼诺
史克栋
今年5月中旬,在一年一度的都灵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由米兰卢尼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意文版《文心雕龙》格外引人瞩目。这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巨著的译者是当今意大利著名的汉学家、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中文系负责人桑德拉·拉瓦尼诺女士。
近日她正在罗马休假,记者相约在其住所拜访了桑德拉女士。
桑德拉女士住在罗马环境优美的帕里奥利高级住宅区里,宽敞的居室内收拾得非常整齐。走进她的书房,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中国东西:写字台上,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与当代的微型电脑和睦相处;书架上,成套的中国古今书籍、民间艺术品排列有序;茶几上,一色的中国茶具,她自己用的是宜兴茶壶,还有一只中国家庭目前已很少用的竹皮暖水瓶。洋人家里竟然“土气”十足。她告诉记者,这些是她先后多次去中国工作和访问带来的收获,每一件物品都有一段来历,都有一段故事,都会给她带来美好的回忆。
桑德拉出身在一个家境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费朗切斯科·拉瓦尼诺是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中国观众熟悉的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音乐就是由她父亲作曲的。1957年,桑德拉的父亲参加了意大利导演利扎尼在华拍摄《长城》影片的工作,归来后,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讲给桑德拉听。
少年时期的桑德拉,听着父亲讲述宏伟的万里长城,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真有些入迷。她幼小的心里,对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感觉。
因此,上大学时她就选择学习中文,1971年她在罗马大学的毕业论文《敦煌》被获准在校刊上发表。从此她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4年,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桑德拉就被意大利政府选派到中国,在上海外国语学院担任外国专家,教授意大利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说,虽是第一次到中国,可一点也没有到了异国他乡的感觉。之后,连她自己也说不清究竟去过中国多少次。
桑德拉从一开始就钟情于中国的古代汉语,深深被古文中用词简练、含义深切、词句优美等特点所吸引。1977年到1979年期间第二次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任外国专家时,一家意大利出版社决定出版一系列东方文学理论书籍,请桑德拉合作。当时,桑德拉正好在与一位中国教师学习刘勰的文艺理论名著《文心雕龙》。桑德拉便下定决心将这部巨著翻译成意大利文。当时,在西方只有一个50年代出版的英文版本,难以找到参考资料。
1979年回国后,桑德拉先后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和米兰大学工作,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翻译《文心雕龙》。她把不懂的问题记录在一起,利用去中国访问的机会向专家请教。除此之外,桑德拉为能准确地翻译《文心雕龙》,先后多次专程去中国会见王元华、杨明照、郭晋稀等专家。
桑德拉女士说,为了翻译这部巨著,自1979年以来的16年中,她查找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参考资料,先后6次易稿。这是她16年精雕细刻的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