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服装的质量和档次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未改变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水平,国内服装市场还面临着进口货的猛烈冲击——中国服装尚须再飞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1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观察

  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服装的质量和档次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未改变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水平,国内服装市场还面临着进口货的猛烈冲击——
中国服装尚须再飞跃
周勇刚
1994年,中国纺织工业史将大书一笔。这一年,我国纺织出口创汇达355.48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其中服装出口237.21亿美元,首次超过香港地区服装出口额(213.83亿美元)。它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
然而,尽管中国出口服装的质量和档次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以低附加值、初级产品为主,数量型增长的出口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如纤维制品创汇额,我国每吨为8700美元,意大利达2.2万美元。由于国产面料适应不了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基本上还只是一个“世界级加工基地”,加工贸易在服装出口贸易中占了一半。于是,人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不和谐的情景,一方面是中低档产品大量出口,另一方面是国内中高档服装市场受到进口服装的猛烈冲击。
别无选择,中国服装必须更上一层楼,有一个质的飞跃。
专家认为,中国服装企业与工业发达国家服装企业相比有“两低”:一是产品档次低,二是产品知名度低。产品档次低,不仅是指成衣质量,首当其冲的是纺织面料。
据统计,我国现有纺织面料生产企业两万余家,年产量达160亿米。但是,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一是面料设计水平不高,在花型、织物结构设计等方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比如人造棉产品,织纹组织结构只采用平纹,而国外通常采用纱线加捻,面料风格丰富多彩。二是加工水平较低,尤其是印染、后整理以及功能性开发等方面。目前国内印染、后整理的2000多条生产线中,具有80年代初水平的只占6%,大多数设备适应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
面料设计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对国际面料流行趋势信息不灵。国内企业目前没有正常渠道可直接了解国际市场纺织面料流行的最新动态。法国P.V纱线风格和流行色彩面料展、意大利科摩面料展、德国国际衣料博览会,每年向全球纺织厂家发布两次面料流行趋势,国内企业得知信息通常要晚半年左右。因此在面料设计上不是“闭门造车”,就是大大滞后。
为了帮助国内服装企业建立了解国际市场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的经常性渠道,最近,中国纺织总会作出决定,将于今年10月底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届时除邀请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著名企业展示具有当今国际水准的纺织面料产品外,还将首次邀请国际有关机构发布’96秋冬国际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今后,将每年在北京、上海两地轮流举办一次这样的博览会,使国内厂家不出国门便可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合作。
与此同时,为鼓励服装企业争创名牌,作为服装工业实施“名牌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纺织总会对1994年工艺、技术、设备先进,年创利税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提出表彰,以全力推动中国服装业早日出现一批领航的“旗舰”。
面对挑战,中国服装业正在奋起,再造新的产业优势。
(附图片)
图为中国’95、’96秋冬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上展示的一款新装。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