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1
第11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

  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周锡荣
最近,党中央印发了中宣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的又一重要举措,是我们理论学习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在印发《纲要》的通知中指出:“这一《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因此,学好《纲要》,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对于研读原著、提高素质、指导工作、教育全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重视对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对这个科学体系的研究,为我们树立了楷模。早在1977年7月,他在一篇重要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我建议,除了做好毛泽东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之外,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这里,小平同志不仅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而且提出了用这个体系教育全党的问题。他还强调说:“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就一个领域、一个方面的问题来说,也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在这篇讲话中号召全党同志:“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小平同志这些精辟的见解,不仅论述了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具体的方法。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对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更要花苦功夫去学习、研究、把握和宣传。1994年4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大批同志,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能够运用它们去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他还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的各个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中,也要始终注意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善于把小平同志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学习,联系起来思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江泽民同志这段话,不仅强调了研究和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指出了科学的方法,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把握这一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我们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的认识,是逐步明确和深化的。党的十四大第一次对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作了比较全面科学的概括。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它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十四大的这次概括,对全党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纲要》在十四大概括的基础上,又从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政治保证、外交战略、祖国统一、依靠力量、军队和国防建设、领导核心等16个方面,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是对十四大概括的进一步发展。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
一是实践性。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决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升华,在实践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二是科学性。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在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这就为它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个理论已经受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践的检验以及国内外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因此,这个理论是科学的,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三是完整性。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按照《纲要》的概括,共16个方面,100条内容。这些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不可分割。当然,它的完整性并不完全在于它有多少条,而在于它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而绝不是到此完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曾经说过:“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说明,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还任重道远。
  理解这一科学体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真正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的。要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和党的重要文献;要理论联系实际,从总体上正确领会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要把小平同志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学习,联系起来思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紧紧抓住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精髓,也就没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不抓住这个精髓,也就不可能把握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在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才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要紧紧围绕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小平同志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多次提出要全党搞清楚这个重要问题,而且认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小平同志如此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的全局。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不可能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三,要始终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而始终贯彻这条基本路线,又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可靠保证。小平同志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思想,渗透在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因此,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