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审计与市场经济研讨会”观点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1
第11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审计与市场经济研讨会”观点综述
冯键
国家审计署和浙江省审计厅日前在杭州举行了“审计与市场经济研讨会”。与会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市场经济体制下强化审计和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专家们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审计监督制度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自1983年各级审计机关建立以来,审计监督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加强宏观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内的审计组织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审计处于与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并行的监督系统的中心位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迫切需要强化。
一是从市场经济的特点看: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开放性、自主性和竞争性。开放性改变了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的运行规则,要求企业有自主性,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是竞争的经济,优胜劣汰。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运作形成一种盲目和自发的趋势,若不加强调控和监督,势必造成经济的混乱和无序。审计是重要的监督机制之一,因此,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现状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家的附属物,目标是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多种经营的复合体,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若没有必要的监督调控措施,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都可能出现。因此,只有独立的企业和竞争性的市场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强大的监督体系,以弥补“市场失灵”,制止企业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三是从政府转变职能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减少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主要靠运用政策、法规等宏观调控手段实行间接干预。为了保证这种干预的正确、科学和有效,需要通过审计监督,不断加以反馈和纠正,来促进宏观调控的落实。四是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对国家依法纳税。企业是否依法纳税,国有企业是否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迫切需要审计部门监督和鉴证。五是从经济工作的中心看:经济工作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靠各企事业单位加强科学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费用来实现。审计可以围绕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审计调查、分析和取证,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审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与会者认为,审计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为宏观调控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审计部门为宏观调控服务,主要体现在监督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从而监督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措施的情况,反映取得的成果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其次,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目的是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努力减少财政赤字;也有利于各级政府全面了解财政管理中的情况和问题,以便采取改进措施,切实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合理使用,防止挪用、浪费等现象的发生。第三,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机关通过对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国家事业组织、有关社会公共基金、资金和国外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不仅可以掌握宏观经济全貌,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促进中央适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而且可以准确地了解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状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审计对于防止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具有显著作用。第四,反腐败,促廉政建设。克服腐败现象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建立新体制过程中,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出现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侵害国家利益的现象,少数干部经不起考验,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而这些问题往往能通过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反映出来。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就是加强对经济权力的监督,揭露和查处财政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防范和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