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农村社会化服务亟待加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6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农村社会化服务亟待加强
最近,我们调研室就县里农村社会化服务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农村社会化服务日趋萎缩。具体表现为:
服务意识淡化,农民得不到帮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和事业经费的限制,服务范围越来越小,服务程度越来越低,特别是无偿服务更难实行。我县仅种植业每年就减少推广项目3至5个,与两年前相比,全县优质杂交早稻种植面积减少87.4%;实施沟垄栽培技术的面积减少87.6%;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减少32.9%。农村缺良种、缺信息、缺技术指导、缺医少药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柘溪库区一个移民村,种植柰李30多亩,果树长势良好,但因技术问题,挂果期过了两年仍不坐果。村干部到处求助,但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钱字当头,服务“走调”。去年冬天,全县遭受罕见雪灾,有一个村,竹林大面积死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了合理利用这批残竹,从外地请来师傅带领群众搞竹子加工,但到当地主管部门申办手续时,遭到拒绝。这个主管部门要求该村将残竹交售给他们办的竹木加工厂(因为残竹价格便宜)。后经多次协商,才以“双方联合生产、利润对等分成”的办法解决此事。有个镇抓农业的5名干部和农技人员,不经试种,盲目购进2.5吨“遗传工程稻种”,为了赚钱,利用职权强行推销。由于种子未经检测,品质差,加之环境不适宜,技术服务跟不上,结果2000多种植户粮食大减产,70%的户颗粒无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农村社会化服务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疏于管理,思想教育滞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畜牧水产、林业、水利、农机、气象等部门,除气象外,其余基本已形成延伸到乡、镇一级的比较健全的机构。经济体制变化后,这些单位均在“人财分离、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运行,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多头管理又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管理教育跟不上,工作人员服务观念不强,因而服务的随意性和趋利性在有些单位相当突出。
经费短缺,运转缺动力。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例,1994年,县财政安排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事业经费为72万元,但“中心”当年支出的职工工资、办公费、业务费高达113万元。全县10个区农技站有51位农技干部,去年包干经费15万多元,人均仅3000多元,不足应发放工资的60%。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技人员被迫另找出路,服务功能弱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队伍不稳,工作缺活力。经费短缺使农技人员经济待遇差,工作条件艰苦。一些农技人员工作不安心;一些有经营头脑,素质较高的人开始不务正业,从事第二职业;一些家有田地的“半边户”则把精力放在自家的生产上,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全县共有乡镇畜牧兽医站58个,在编畜牧兽医327名,而常年在岗的人员还不到50%。
设施落后,服务缺手段。调查显示,我县“农口”基层服务单位有1/3无站房,至于实验基地、服务设备、检测仪器等设施,更是少得可怜。比如,用来保存疫苗和送检带疫标本的冷藏设备是畜禽防疫、检疫必不可少的,可我县68个区、乡畜牧兽医站中,配备冰箱的仅15个站。每年春、秋两季防疫,绝大多数地方要派专人到邻乡或县站临时取用疫苗,疫苗由于失冷时间长,利用率降低,导致畜禽防疫成本增高而质量下降。
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希望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湖南安化县委调研室王德元
编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既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有赖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农村社会化服务,是摆在所有涉农部门和单位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版今天刊登的这封来信所反映的农村社会化服务萎缩的问题,值得重视。有关部门对基层涉农单位要扶要帮更要管,即扶持这些单位建立起合理的经营机制,帮助这些单位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对少数打着为农民服务的幌子,坑农害农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
——编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