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家庭隧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6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家庭隧道
刘永国
今春,一条连通山外世界的“家庭隧道”终于被湖北省随州市均川镇扼头湾村农民包贻清一家打通,正式启用了。
包家居住的扼头湾村棉花冲,是大洪山东麓的一个山窝子。这山窝子原本三面环山,顺着山的走势向东北方有一个狭窄的出口。1955年,山口树起了大坝,千顷碧波令人喜,但棉花冲人却被水堵住了。全冲的人都被迫迁往山外。
1963年,作为棉花冲的老住户,包贻清带着年轻的妻子杨华英重返故里。
1989年,包贻清的大儿子包德平在随州城里找到了工作,女儿嫁到了山外,陆续初中毕业回乡的两个小儿子难以接受棉花冲的闭塞,他们响应大哥的提议,举家外迁。
包贻清对妻子说:如果甩下棉花冲,我觉得对不起扼头湾村,是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我,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我现在一拍屁股跑了,还有谁会搬进棉花冲?这20多亩地,这几百亩山场怎么办?
包贻清很慎重地开了个家庭会,提出了开挖隧道的计划。他对两个在家的儿子说:把堵在家门口的山打通,我们不就和住在山外一样了吗?
但以一家之力开挖穿山隧道,干得了吗?儿子们提出了疑问。
“你们读过《愚公移山》吗?”父亲问。
三个儿子都说:“读过”。
事情就这样定了。
1992年2月16日这一天,棉花冲穿山隧道在小弟弟包顺安点燃的鞭炮声中,正式开了工。
从此,包家老小四季无闲日,夫妻、父子、兄弟,除了农田作业、果树栽培,就是挖洞。两手上的硬茧起了又掉,掉了又起,打眼放炮的钢钎卷了铣,铣了卷,隧道在一天天延伸……1993年冬,包家父子兵向隧道发起了“总攻击”,整整一冬一春,包家父子终于挖通了长达81米的穿山隧道。
1994年2月17日,山外的光亮从隧道里透进了山窝窝里的棉花冲。
这一工程,包家投工挖损了10多把十字镐,磨穿了两副板车内外胎,两根两米长的钢钎磨得只剩下了短短的0.3米!包氏父子开掘的土石方,拉到村前填沟壑,填出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稻场;同时,在山的那一边还修出了一条长120多米的简易公路。如今乡镇公路上的汽车可以径直开到隧道口。隧道可以通过板车和农用手扶拖拉机,直达包家门前。
棉花冲隧道高1.8米,宽1.6米。今春,随州市地质部门的专家为隧道作了鉴定,认为可以安全使用。
6月,笔者慕名往访棉花冲,包贻清、杨华英夫妇和小儿子包顺安正在打场,老包喜滋滋地说:“今年卖粮不用肩挑背扛翻山了,我们可以用车拉了。”包家老二正在满山葱绿中侍弄果树。他母亲说,下一步全家要抓两件事:一是加快棉花冲的开发,显示隧道的作用,再就是老二小安今年23岁,该找对象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