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印度经济改革取得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7
第7版(国际)
专栏:

  印度经济改革取得成效
王宏纬
4年前,印度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外汇储备仅10亿美元,只够两周的进口费用支出。外债达72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27%,在国际上的信用等级下降。若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紧急贷款,印度几乎无法履行还债义务。拉奥总理深感形势紧迫,在执政后仅一个月,即推出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有:(一)分两步将卢比贬值,以提高进口货价,降低出口货价;(二)废除对出口的现金补贴,允许出口商保留所赚外汇的30%,供支付进口所需商品费用;(三)改革财政体制,以减少赤字。印采取了逐步结束通过中央银行发行特种国库券的办法,减少对邦政府的资金转移;(四)取消许可证制度。除一些小型工业外,几乎所有工业均不需申请许可证。外资只要能负责进口资本货物所需的外汇,在34种工业项目中的股份可占到51%。海外印侨可拥有此类工业企业100%的股份。
这些改革打破了印度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体制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产生了积极效果。首先是出口明显增长,外贸赤字缩小。1993—1994年度出口值为221.7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20.4%,外贸赤字比上年度的41亿美元减少29亿美元。其次是外国私人投资加快。外国私人投资和证券投资到1993—1994年度达41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7倍;到1994—1995年度,外资投资总额可能达80亿美元。第三是外汇储备增加,1994年8月达180亿美元。第四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减少:1990—1991年度为8.4%,1991—1992和1992—1993年度分别降为5.9%和5.2%。由于财政赤字比例下降,通货膨胀率也随之下降,从1991年8月的17%下降到目前的9%左右。
印度的经济改革虽取得明显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赤字又有所上升,公有企业亏损严重,失业人数增加和对外贸易仍然滞后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待继续深化改革。目前已出台或将出台的有关财政、税制和金融改革触及经济的核心,难度较大。
基于此,拉奥政府十分注意和强调改革的步子要稳,以避免引起社会动荡。拉奥总理认为,要保证经济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自己决定政策;(2)坚持政府必要干预,重视民众利益;(3)坚持步伐稳妥,保持政治稳定;(4)坚持优良传统,抵御外来消极影响。这些原则有利于推动印度经济改革继续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