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油灯灯开花半炕炕明——评现代晋剧《油灯灯开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7
第12版(副刊)
专栏:

  油灯灯开花半炕炕明
——评现代晋剧《油灯灯开花》
杜学文
由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编演的现代晋剧《油灯灯开花》是一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优秀剧目,它不仅唱腔设计优美抒情,戏剧结构完整动人,而且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内容。
《油灯灯开花》描写了民办教师苏耕田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苏耕田在边远山区从教20余年,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离开农村,而他仍然留在山区,当着一名普通的民办教师。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上学,苏耕田费尽了心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他数年如一日,背着伤残的山里孩子上学。为了改善教学条件,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苏耕田利用课余,到城里代课挣钱,给后沟小学买回了发电机,使这偏远的学校用上了电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对山区孩子的热爱,使他在后沟一代的村民中拥有非同一般的威望。然而,仅仅是因为他在从城里代课返回的路上失足负伤,耽误了考察组听课,乡长就把转正指标给了另一位民办教师刘英。围绕苏耕田能否得到转正指标,衍生出一系列的戏剧情节:老村长为苏耕田说情;苏妻槐花劝苏耕田改行经商;后沟小学停课……处于事件中心的苏耕田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他热爱教师这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职业,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在妻子苦苦劝说下,他勉强同意去妻兄的砖厂当会计。但是当他恋恋不舍地告别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学校时,却发生了学校停课的事件。执拗的老村长企图以停课停学来为苏耕田打抱不平。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促使他重新做出了选择。
《油灯灯开花》没有简单片面地描写人物,而是表现了尽可能丰富复杂的社会内容。如乡长柳根,作者不是简单地把他描写成一个官僚主义者,一个以权谋私者,而是充分地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矛盾。他执意要把转正指标给另一位民办教师刘英,是因为刘英的父亲就是一位累死在教学岗位上的老民办教师。正是这位老民办呕心沥血,才培养了柳根等一批批人,而他自己却到死也没有转正。这位被作者消隐在幕后的老民办教师的遭遇使《油灯灯开花》的社会内容得以深化丰富。
《油灯灯开花》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与揭示。当苏耕田在老村长、妻子的催促下,硬着头皮,带着礼品找乡长“活动”时,内心忐忑不安,羞愧难当的情态被演员孙昌表现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他为了在乡长面前能自如大方一些,竟一个人练习起来,可是不知不觉中,把和乡长的谈话变成了向学生们讲课。这一情节设计虽然颇具喜剧意味,却也极为符合苏耕田的个性与身份。剧中另一位民办教师刘英戏虽不多,但丰富厚实,富有立体感。特别是在乡长办公室,当她准备填写转正表格时,内心的矛盾纠葛通过一段委婉曲折的演唱表达得淋漓尽致。女主角槐花由梅花奖得主栗桂莲扮演。在这出戏中,栗桂莲的演唱生动得体,细腻准确,把一位“民办教师的老婆”曲折丰富、痛苦幽怨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十分生动,十分感人。
苏耕田的形象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生动补救。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实惠而淡漠奉献的时候,山西省晋剧院为我们献上了一出歌唱奉献、赞美献身的优秀剧目。油灯灯的光热虽然微小,但它毕竟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这难道不也是同样令人感动吗?
(附图片)
《油灯灯开花》剧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