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突出重点 加大力度 抓好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突出重点 加大力度 抓好落实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本报北京六月二十七日讯记者今天从中央组织部获悉:去冬今春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的整体部署和“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以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个工作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工作力度大,各级领导带头抓,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各地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注意把思想作风整顿与组织整顿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通过总结工作、民主生活会和评议党员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明确前进方向,进一步振奋精神。在组织调整中,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能换思想不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实际本领。坚持把促进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许多省市把基层组织整顿与扶贫开发、小康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局村挂钩、厂村联姻、先进村与后进村结对子等形式,带动后进村发展经济。驻村干部从实际出发积极带领群众兴修农田水利,千方百计地寻找发展路子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广东、浙江、广西和北京等省、区、市每年筹措数千万到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后进村加快改变面貌。江西、河南等省采取“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部门包村办法,使整顿工作搞得扎实有效。各地抓住党支部班子建设这个关键,认真解决村里的突出问题。“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已成为共识。各地普遍把建设好党支部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选拔优秀人才,使村组干部素质和结构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各地在整顿中针对集体财务混乱、社会治安差、宗族派性严重等问题,采取措施认真解决,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福建省对全省八百零九个治安混乱村进行重点治理,半年多时间破获了一批刑事案件,摧毁了一批犯罪团伙,使群众增强了安全感。
加强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发挥了工作队员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国以工作队、部门包村、到村任职或挂职等形式,下派机关干部四十五万人驻村帮助工作。山东、贵州两省分别有三千九百一十五名和四千三百零九名机关干部在后进村任职。各地加强对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许多地方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及时制定了检查验收标准。在整顿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和整个工作基本结束时,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坚持把好质量关。四川、河南、陕西等省对去冬今春开展第一批整顿村进行了阶段性验收,明确提出村里的突出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能算完成任务,该补课的补课,该重整的重整,驻村干部不能撤离。有些整顿村经初步验收不合格的,已经开始补课。
各级领导带头抓落实,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局面。各省、区、市党委普遍建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或联系会议及办事机构,制定了三年规划和当年工作计划,建立了领导联系点,注重发挥县(市)委的关键作用和乡(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作用。湖南省、地、县三级主要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小康示范村和一个后进村,全省共建联系点二千一百九十九个村。建立领导联系点起到了联系一个村、带动一个乡、促进一个县的作用。吉林、辽宁等省还向地县派驻了由厅处级干部带队的巡视指导组,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
目前,一些省正在或准备对去冬今春以来的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以便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部署。各地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在认识上缺乏高度,措施不够得力,少数地方工作要求不高,抓落实不够。还有些地方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全面准确把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实现中央提出的目标任务,仍需要进一步使思想认识到位,加强具体领导,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各地对今冬明春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整顿后进支部工作还要及早作出安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