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母校情深——李鹏总理接受莫斯科动力学院名誉博士称号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8
第6版(国际)
专栏:俄罗斯通讯

  母校情深
——李鹏总理接受莫斯科动力学院名誉博士称号纪实
本报记者孙东民许恒声
6月27日中午,莫斯科动力学院教学楼礼堂内,所有的座席全部爆满,几束柔和的光线照着主席台,授予李鹏总理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就要开始。
李总理来到母校莫斯科动力学院时,校方领导和300多名师生在主楼门口迎接。李总理、朱琳、吴邦国副总理等一行登上二楼参观了水电系。这里有他当年学习时的教室,李总理高兴地找到了他当年的课桌,还在他使用过的电力仪表前摄影留念。系主任向李总理介绍了他们系的教学情况。当说到学院很高兴为中国电力工业作出贡献时,在场的吴副总理风趣地说:你们不但给中国培养了不少电力专家,他们当中有的还当了总理。在场的师生一齐鼓起了掌。
12时25分,一首欢快有力的乐曲响起,人们的目光移向礼堂入口,李鹏总理在学院阿梅基斯托夫院长和国际动力科学院院长吉亚科夫等的陪同下进入会场,礼堂内立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经过中间的通道,李鹏总理、朱琳同志和吴邦国副总理被请上主席台。
仪式开始,阿梅基斯托夫院长致词。他对李鹏总理作为校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把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俄方朋友一一作了介绍。院长说,今天是本院大喜的日子,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阁下名誉博士学位。接着,学院的副院长介绍了李鹏总理的简历。李总理从1948年到1954年在这里生活和学习过6年,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学业。
莫斯科动力学院是俄罗斯著名的理工科高等学府,半个多世纪来有20多万学子走出学院的大门。现有近3万名学生在此学习,其中有68个国家的1200名留学生,30多名中国学生正在此就读。
按照院方惯例,院长向李总理提出两个问题:为了加强世界人民的友好联系,您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力量、知识、经验贡献给世界教育、文化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您是否愿同莫斯科动力学院合作,促进其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强其同中国院校和单位的联系?对这两个问题,李总理当然作了令院长满意的回答。
阿梅基斯托夫院长将名誉博士证书郑重地交给了李总理,李总理还接受了国际动力科学院的荣誉证书。院长在赠送李鹏当年的毕业证书时向众人展示:“这就是当年风华正茂的漂亮小伙子李鹏!”引起场内一阵友好的欢笑。李总理接过证章、证书,向校方回赠了纪念品,还把自己的著作《李鹏论发展中国电力工业》,作为向母校的汇报。
院长请李鹏讲话。李总理走上讲台,用流畅的俄语发表了热情讲话。他感谢两院给他荣誉,他说,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的体现。他在讲话中还介绍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情况,他欢迎在座的朋友们到中国参观访问,看看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李鹏总理的讲话不时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出席今天仪式的有李鹏当年留学时的20多名同窗和师长,他们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在场的老同学们都竖起拇指异口同声说:“李总理当年在班里成绩最好,是中国留学生会的主席,他的爱好就是读书。”与李鹏同年级的戈朗代表老同学讲话。他像谈家常般的面对李鹏总理,深情地说,他对李鹏总理今天来母校看望校友,没有忘记老同学十分感动。戈朗回忆说:“记得当年我们曾经一起踢过足球,一起郊游,记得你的生日时,同学们为你祝贺,听说中国人过生日没有这里隆重。学院为了我们成材,教给了知识,我们当中有的当了工程师、教育家,还有的像伊利埃斯库当上了罗马尼亚的总统,你也成为中国的总理……”戈朗讲完话后,走过去与李鹏拥抱,此情此景,会场内再次爆出一阵掌声……
仪式结束,李总理一行在师生们的热情欢送中离开了母校。离校前,宾主双方在楼梯处的列宁塑像前合影留念。
(本报莫斯科6月2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