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科院一九九五年春季报告会述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8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

  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社科院一九九五年春季报告会述要
汪同三沈利生郑京平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和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1995年春季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不久前举办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报告会。
一、1995年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分析
报告指出,根据预测结果,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在年内继续取得成效,如能继续把握方向和力度,国民经济将进一步朝着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发展,为将我国经济导入一个更为扎实有效的快速增长时期提供契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平稳下降的势头,年增长率约为10.2%。GDP增长率比1994年下降1.6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比上年下降了4.6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比上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GDP的这种增长形式,不仅使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当的增长速度,而且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结构调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到19400亿元左右,名义增幅为22.0%,比1994年继续下降了5.8个百分点,实际增长率也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样的投资规模既有利于保证使物价上涨率明显下降,又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发展不致严重失速,同时实现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的目标。
由于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1995年的物价上涨率将会明显低于1994年,全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涨幅有望降至15%左右。
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向“软着陆”成功继续靠近的极大可能性,但我们也面临着实现这种可能性的诸多困难。主要是1994年遗留下来的高通胀问题,以及暴露得越来越明显的农业的脆弱性问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问题。还有一些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二、短期政策选择——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报告回顾了过去两年中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六个阶段的经验教训,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重要性。
目前通货膨胀的形势是:一方面是物价上涨幅度开始下降,另一方面是物价涨幅仍很高。对其有三种政策选择:一是,把物价上涨幅度已开始下降看作是“软着陆”基本成功,认为应改变调控方向,采取适当扩大总需求的政策,强调把促进经济增长放在宏观调控任务的首位。二是,由于物价涨幅仍然较高,主张加强政策力度,进一步紧缩投资和消费,以快速实现将物价涨幅降到10%以下的目标。三是,由于物价上涨幅度下降的基础尚不稳固,物价涨幅仍在15%以上的高位上,同时还存在着再度反弹的危险,因此宏观调控仍应稳定地保持中央于去年8月制定的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政策方向。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主张第三种政策选择。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同时,加强结构调整,大力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倾斜,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长期政策导向——转向以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报告指出,抑制通货膨胀重要的治本措施之一便是在长期发展战略中真正做到向以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在宏观方面包括正确地处理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选择,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金融、财政、收入分配、产业、区域等政策的协调,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协调平衡,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国际经济的接轨等问题,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使我国经济在继续增加总量的同时提高宏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在微观方面,要立足于现有企业,加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与之相配的各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提高微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此外,还包括通过改进收入分配政策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发展科教事业以提高科学技术质量,通过加强法制、惩治腐败以提高社会环境质量等等。
四、政策建议
(1)继续抑制通货膨胀
治理通货膨胀应该注意金融货币政策与财政税收政策的有效结合。收入分配政策与金融货币政策存在着重要的互补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既可以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形成,又可以在通货膨胀出现时积极地抑制其所造成的影响。
(2)大力加强农业
在目前已提出的诸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是核心内容之一。另一个问题是,在大力呼吁保护耕地,加强农业规模经营的同时,现在必须开始着手在各级行政基层开展土地使用规划工作,建立严格的法制监督机制。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在许多方面不具备国际比较优势,如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严重短缺等,因此在规划农业发展战略时,应该考虑农业的国际贸易因素,以及在总的对外贸易中农产品所应占份额等有关因素,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注意在对外贸易中对我国农产品采取保护政策。
(3)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效益低下和缺乏约束机制,未成为具有市场行为的主体。决定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水平,以及内部员工的努力水平。提高这两个因素水平的动力是合理的激励机制。造成国有企业缺乏约束的原因,部分是企业行为主体的问题,部分是政策行为方面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对企业生产“剩余”的所有权和处置权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在1995年着手进行的,这就是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估。这一工作是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